仁愛堂為過度活躍兒童提供治療資助 及早診斷扭轉命運|附詳情

撰文:仁愛堂
出版:更新:

根據衛生署資料,本港每100個兒童中約有6名是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 (ADHD) 患者,然而公立醫院的服務資源供不應求,導致有需要的基層家庭兒童或未能適時接受治療。「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數據顯示,有83%受資助兒童輪候公立醫院時間超過300日,當中更有23%輪候超過500日,在基金的幫助和及早介入下,這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基層家庭兒童能及早獲得診斷、治療及藥物資助,扭轉命運。

黃太女兒於2022年1月獲轉介參與「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的「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資助計劃」並接受藥物治療,接受治療後表現判若兩人。(仁愛堂提供)

黃太的7歲女兒在剛升讀小一時被評估患上ADHD及讀寫障礙,由於輪候公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需時近2年,她曾帶女兒到私家精神科醫生求診,惟難以長期負擔每次二千元的昂貴費用,對於資源不足讓女兒面臨錯過治療及學習黃金期,黃太實在束手無策。

受助個案ADHD及讀寫障礙有明顯改善

幸好,黃太女兒於2022年1月獲轉介參與「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的「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資助計劃」並接受藥物治療,接受治療後表現判若兩人。黃太表示:「之前日日收到老師致電投訴她上課不專心,經常發白日夢,又騷擾同學。因為她根本無法理解老師的講課和指令,連抄寫手冊也無法完成,第一個學期考試差不多全部不合格。」女兒不明白課堂的內容,開始抗拒上課。但治療後她的專注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開始明白書本內容,會舉手答問題,學期末的成績已全部及格,變得開朗、有自信。黃太十分感謝基金的幫忙,讓基層家庭提早獲治療機會。

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少年及兒童,提供醫藥資助及家庭支援。(仁愛堂提供)

基金大埔區新服務點 支援新界東區基層學童

「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於2016年成立,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少年及兒童提供醫藥資助及家庭支援。基金以先導形式推出「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資助計劃」,為就讀於屯門、元朗、荃灣、黃大仙、西貢及觀塘區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基層家庭兒童提供診費資助,使他們在輪候公立醫院服務期間,也能提早接受診治,避免錯失治療及學習黃金期。基金設立在大埔運頭塘邨「仁愛堂賽馬會田家炳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的服務點於2022年11月投入服務,服務覆蓋大埔及沙田區,讓區內更多有需要的學童受惠。

服務運作流程

●學童必須接受教育心理學家、兒科專科醫生或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中心初步評估,並懷疑患上ADHD

●經學校社工/老師遞交申請表格或家長/監護人自行遞交

●基金職員審核所有文件後,會為學童預約排期見醫生

●負責服務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會為確診ADHD學童撰寫報告,讓學校知悉學童情況,及早制定調適學習策略,並按需要轉介至合適機構繼續跟進

●基金一般會在學童輪候到公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或相關專科)前,提供相關服務。

服務申請條件

●學童需為香港永久性居民

●學童年齡需介乎於6至8歲

●學童現正就讀屯門/元朗/荃灣/黃大仙/觀塘/西貢/大埔/沙田區小學

●學童已接受教育心理學家、兒科專科醫生或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 中心初步評估 或 現正輪候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

●學童為綜援受助人或為書簿津貼受惠人

若孩子出現疑似ADHD徵狀,欲參加計劃的基層家庭家長可掃以下QR碼,自行先在網上進行自我評估,評估後基金會直接聯絡合資格家長,處理申請服務。

基層家庭家長可掃以下QR碼,自行先在網上進行自我評估,評估後基金會直接聯絡合資格家長,處理申請服務。(仁愛堂提供)

查詢熱線/WhatsApp:2254 3368

電郵:ycmf@yot.org.hk

傳真:265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