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影片】和音王牌鍾達茵 由幕後到《尋找快樂時代》

撰文:許栢倫
出版:更新:

「牡丹雖好,終須綠葉扶持」,一套成功的電視劇全賴綠葉演員的敬業樂業。一個成功的音樂會,除了多得歌手的落力演出外,背後的音樂團隊同樣功不可沒。《尋找快樂時代》主角之一的音樂人鍾達茵(Pam),多年前開始全身投入和音世界,甘於做別人眼中的永遠配角。
攝影:龔嘉盛
場地:The Stadium

一種永遠是配角的職業,到底有什麼吸引力?「我有自知之明,第一天開始就清楚我不是標繳的人。我好愛唱歌,和音都算做到音樂了。」Pam不做全職歌手,原來是她喜愛自在。「和音我好鍾意,年紀越大越不愛拋頭露面,尤其可以和好的人夾,最舒服。」

和音工作來得舒服,聽眾們都需要聽得舒服。不少人誤以為和音就是將原有歌曲唱高3度或低6度,Pam解釋和音融入主音更重要。她說:「和音的職責是不要阻礙歌手的聲音,要令主音擴大,令聲音更悅耳。」和音的專業,就是盡量突顯主音優點。

Pam相當享受幕後和音的角色。

音樂由勝利開始

長大後靠音樂搵食,小時候卻不愛唱歌,就是Pam的轉變。「家姐愛唱歌,參加歌唱比賽都帶我,我就是兒童組﹑家姐是高級組。」兒童組只有幾位小朋友參與,因此中獎機會極高,勝利的感覺,令她漸漸愛上唱歌,開始追求唱到CD般完美。「別人兼職都是做店務員等等,中學時我的兼職就是唱歌」。

這份兼職工作,其實是她的優先選擇。Pam在演藝畢業後,有兩份工選擇,一份是邵氏舊片的翻新音軌工作,另一份則是錄音室秘書。由於不時會有和音工作找上門,考慮到錄音室工作時間較彈性,於是決定做秘書。

眼看Pam的和音工作密密接,原來萬事起頭難。Pam第一次從事和音就是在電視台的季選。她憶述:「當時現場樂隊的Leader是梁翹柏,我成為和音的一員,繼而認識KB(KevinBoy)。」因為KB是何超儀樂隊Josie and the Uni Boys成員,又介紹了Pam一起玩音樂,結果透過何超儀認識了陳奕迅,開始以音樂為正職之路,音樂圈越來越闊。

「人不可以貪心,我寫的歌至少有人會用,已經好滿足;玩的音樂,雖然每年演出的機會不多,但至少有這個渠道。」
Pam絕對是演唱會和音團的常客。
因為和音工作而結識要好的音樂伙伴。(FB圖片)

和音唔易做

雖然演唱會的焦點必定在演出歌手身上,但幕後團隊絕不馬虎。Pam坦言和音有很多規律,其中一項就是「可以死不可以病」,即使失聲都要演出。Pam年頭參與溫拿演唱會,最後2場演出,需要錄音的兩場卻嚴重感冒,失聲了。「我知道不能影響其他人,我要扮沒有病,九點起身確定自己失聲後,便馬上去看醫生,醫生用盡方法,數小時後醫好自己把聲,剛剛能說話,但喉嚨仍然很累,最後靠自己剩餘的能力演出,這一行就是要這樣的堅持。

歌曲有得唱,「堅持堅持幾多錢一茶匙」?音樂人總是如此執著。

「觀眾希望睇平常少見的東西,若你唱得和CD一樣,我為什麼要來看你?」

以「玩具」做樂器 成就《大人之音樂》 

Pam笑言做音樂很特別,不論多忙碌都有空閒時,因此她忽發其想。「09年工作量慢慢減少,由於自小愛儲特別的樂器,因此用樂器和歌曲做一個音樂計劃,成立《大人之音樂》。」

《大人之音樂》對她來說是沒有壓力的項目,只要有空閒時候,便會和一眾志同道合的樂手玩音樂。因為工作關係,沒有時間出唱片,因此《大人之音樂》是最佳打發時間的活動,她最期待的就是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因為現場氣氛比一切重要。她認為:「觀眾希望睇平常少見的東西,若你唱得和CD一樣,我為什麼要來看你?」

不過,計劃看似為興趣而生,但總有意外收穫。「因為《大人之音樂》,被人發現我懂樂理﹑編曲﹑所以有人找我在演唱會做和音外的工作」。

自此Pam的工作越見多元化,近期更參與《尋找快樂時代》音樂劇,終於初嘗幕前演員的滋味。

Pam試玩已經絕版的電子樂器Tenor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