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基建支出升20% 增長快過社福醫療 5年發債$6200億推工程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中公布,計劃在未來5年,每年發債約950億至1,350億元(註:合共為6,200億元),以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
事實上,港府近年着重「基建先行」的發展方針,工程開支持續上升,預計下年度基礎建設開支將達1,058億元,按年升近20%,是政府開支中增長最快的一項,增幅超過社福、醫療衞生等範疇。
以往這類工程撥款主要來自地價收入,但近年賣地收入大減,令當局要增加發債以應付工程開支,而發債收入更成為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最主要收入來源。到底政府未來數年工程支出預算多少?將推行哪些工程?至於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項目又需要多少資金呢?以下即看詳細數據。

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提到,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土地房屋供應,以及改善環境及民生的項目,例如啟德體育園和醫院發展計劃等,預計在未來3年基本工程開支將進入高峰期。他指,政府未來5年的基本工程開支,將控制在平均每年約900億元,但較過去5年平均每年760億元,仍增長約17%。

政府基建支出年升兩成 增長快過社福、醫療等開支

類似的工程開支佔政府支出比重多少?根據預算案,2024/25年度政府開支預算為7,769億元,當中基礎建設支出預算達1,058億元,約佔13.6%,是政府第4大開支,僅次於社會福利、衞生、教育3項支出。而基礎建設開支亦是各類支出中增長最快的一項,按年急升19.8%,超過社福(按年增15.7%)、衞生(6.5%)、教育(2%)等政策範疇。

發債收入成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主要收入來源

資料顯示,政府基礎建設工程蓋不同項目,以2024/25年度計劃展開的工程為例,除了有古洞北、洪水橋及厦村等新發展區的工程外,亦包括黃大仙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沙田T4號主幹路等市區及交通基建工程,以及各區新建公營房屋的基礎設施工程等,均是對民生及城市發展都相當重要的項目。

然而,主要用於推展公共工程項目的資金來源,即地價收入,近年受市況拖累而大減,例如2021/22年度地價收入高達1,430億元,至2023/24年已跌至194億元,跌幅達86%。翻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近年賬目,地價收入佔該基金整體收入的比例持續減少,並由2021/22年度的75.6%,減至2024/25年度的21%。

當局近年加大發債力度,以用於工程開支。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下,2021/22年度債券收入約351億元,至2024/25年度將大幅增加2.4倍至1,200億元。而債券收入所佔比例,亦由約18.8%,急升至76.3%。

▼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懶人包▼

陳茂波表示,政府需要將基建工程開支控制於財政上可持續的水平,就此相關部門已審視工程開支效益,按項目的優次緩急調整開展安排。他補充,一些籌劃已較為成熟的項目,會按計劃推進,當中包括在北部都會區的土地平整及基礎建設等工程項目。

🔽🔽2023施政報告 北部都會區四大區域🔽🔽

北部都會區是本港的重點發展計劃,陳茂波在預算案提出,計劃在未來5年,每年發債約950億至1,350億元(註:合共為6,200億元),以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至於另一大型項目、「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工程,考慮到財政負擔,原定2025年年底展開的填海工程或會稍為推遲。

「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成本達5,800億元。(發展局圖片)

工程成本方面,政府2022年底公布「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工程造價為5,800億元。至於北部都會區開支,當局去年回覆立法會指,相關多個發展項目及交通基建仍在規劃研究階段,立項優次和分期施工安排等有待確定,現階段未能就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的開支作出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