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求職記】羅致光一句話頂住道氣 直擊73歲根叔上勞工處搵工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政府年初收緊長者綜援門檻,把申領年齡由60歲調高至65歲,被批逼長者搵工。四月初,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公聽會上,拾荒者黃姐說出長者搵工遭年齡歧視的情況——她過去兩年間曾見過十份工,但幾乎每次都因年齡問題被拒絕,老人說時淚灑當場。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回應她的一句話——「可以搵勞工處協助搵工」,引起公眾嘩然。73歲的根叔當日也在公聽會現場:「長者說,生活有困難,但他(羅致光)想也不想便叫我們上勞工處,這句話當長者不是人,沒想過長者感受。」他於是決定應羅局長邀請去勞工處求職。「因為羅致光的一句說話,頂住道氣,我便來勞工處搵工。」
攝影:歐嘉樂

根叔今年73歲,他四月初在公聽會見證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叫長者到勞工處搵工,他為之氣結。

65歲以上勞動人口 十年飊升198%

現時香港60至64歲人士就業數字已由2007年的八萬多,增至去年底的超過25萬。據立法會秘書處文件,65歲以上長者勞動人口過去10年顯著飊升198%,至2017年也有126,100人。文件又提到,同年50歲及以上年長人士的失業率為 2.7%,長者僱員則為 1.9%,雖然兩者均明顯低於香港 3.4%的整體失業率,但背後另有原因。文件分析:「這現象或可歸因於不少年長人士如在一段時間後仍未覓得工作,便乾脆離開勞動市場。」長者搵工,真的容易嗎?

職員配對工作 教用「搵工易」機器

「以我們上年紀來說,有什麼工作適合?抬抬擔擔一定不行。做清潔,揸掃把做人吧。」但是清潔工作中又分有洗碗、掃地、滅蟲等工種,根叔因為長期受痛風及皮膚問題影響,需要避免洗刷或長久站立的工作,多年靠打散工維生。「清潔方面有些工作你爬窗、洗地毯,洗碗或站立八至十小時也不行。」

根叔患有痛風,皮膚也不方便從事洗碗工作。

職員教用電腦揾工 根叔評價有85分

根叔到達九龍區一間勞工處就業中心後,先用空缺搜尋終端機(搵工易)列印出適合的工作資料,到櫃台查詢時提及自己是長者,職員建議他自行聯絡僱主。直至問及詢問處擺放的「特別服務」告示,指對象為50歲及以上求職者,職員便安排根叔入房內一對一諮詢。過程中,職員教導根叔如何使用「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網站、如何在「年長求職人士專頁」找尋工作。他了解根叔意願後,為他篩選出六至七份九龍區、工時較短,不需長久站立和洗刷的工作。

長者怕上勞工處 因八十年代的不愉快經驗

及後,職員教導根叔使用「搵工易」。「我怎麼懂電腦,他教,來來回回我便學曉了。」根叔評價這次搵工經驗有85分,「為什麼說長者怕上勞工處?因為1980年代上過勞工處,被人冷待,常以為現在也像那年代。這次上勞工處覺得他們都幾用心,完全不同,嚇我一跳。」

羅致光日前承認透過勞工處就業服務成功獲聘的長者個案較低,但他認為並非實況。會上,有議員要求他收回叫長者「可以搵勞工處協助搵工」的發言。(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長者尋勞工處協助 去年成功獲聘僅444人

不過,配對工作過後,成功獲聘的人又有多少?2018年,有11,941名50歲以上的人登記使用勞工處就業服務,獲聘的有2,044多宗,成功率約17%;其中60歲或以上獲聘人數為444人。從2014年起,每年60歲或以上獲聘人數平均約350人。羅致光日前在立法會會議上承認,就60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勞工處成功轉介就業的個案數字低,但他指這或非實況,因為部分人是到勞工處找資料再自行求職。

根叔認為,基層長者就業不只是由勞工處配對工作那麼簡單——長者找工作的習慣、退休後的心理狀態、配對後僱主是否願意聘請年長者等至為重要,卻被局長簡化為一句「可以搵勞工處協助搵工」。「一般長者退休後不會想到去勞工處搵工,找工作只會找圈內朋友,問有冇工開?總覺得勞工處沒合適職業,問心是不熟不做,沒工開便會躲在家中。」長者面對健康問題,如他有痛風,找熟人較易商討工作時數。

拾荒者黃姐在上水工作,不時被食環署充公物品。(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自卑感、學歷低 「長者慣問熟人尋工作」

「自尊問題。60多歲的果欄朋友,以前每天日薪千多元,突然叫他找二、三百元一日,當然不會做。」根叔在今次未到訪勞工處前,時常想起1980年代遭勞工處職員冷待的經驗:「叫我自己去排版(招聘告示)睇啦!但我不懂看太多中文字呀。」他直指,過往經驗,令長者更抗拒到政府部門找工作介紹。

「說到底還是有種自卑感。」他又提到學歷問題,他70多歲,只讀過三星期小學。「以我們年紀來說不會很多人受過高深教育,有小學畢業都萬幸。」「他(羅致光)也快到那個年紀,不過他好命,飲過鹹水;我們沒那麼好命,喝的是生水。」

據立法會秘書處文件,50歲及以上年長人士就業時面對技術過時、年齡歧視和欠缺彈性工作安排等問題。平機會調查更發現,67%受訪者認為50-59歲人士在職場較易受年齡歧視,而60歲及以上人士的相應數字更高達78%,僱主常有負面印象,認為長者僱員補償保險及醫保費用較高昂。

有意請年長者工作:售貨、飲食、保安及清潔

勞工處提供聲明願意聘請年長者的,多屬哪類型工作?截至2019年4月16日,勞工處年長求職人士專頁,搜尋歡迎中高齡人士申請的職位空缺 (全職工作)總共10,884項結果,兼職工作有1,724項結果。全職空缺中,以「營業代表/推廣/售貨員」(1,969項結果)、廚師/侍應(1,160項結果)、物業管理/保安員(1,290項結果)、清潔(830項結果)為最多。

不過,營業類工作部分要求中學學歷或懂英語,飲食業多需工作經驗,也可能令身體多勞損的長者卻步,保安需持有相關證書,清潔工作則較少特定要求。根據勞工處數字,2018年經就業服務成功獲聘個案中,中高齡人士從事全職文書支援工作,平均薪酬為12,265元;飲食業為13,208元,批發及零售業為11,480元。

審計署發表報告,建議勞工處應訂立措施鼓勵僱主參與中高齡就業計劃,領取津貼;又應鼓勵僱員完成在職培訓及留任。

審計署促檢討中高齡就業計劃成效

「中高齡就業計劃」透過向僱主發放津貼鼓勵聘用年滿40歲或以上的失業求職人士,並提供在職培訓。僱員完成在職培訓後,僱主聘用每名60歲或以上人士可申請每月最高4,000元的津貼,為期6至12個月;僱主聘用每名40歲至60歲以下人士可申請每月最高3,000元的津貼,為期3至6個月。除補貼,政府亦有就業講座、招聘會等協助中高齡人士就業的措施。

不過,昨日(17日)審計署發表報告,指出合資格並就計劃提交初步申請的就業個案數目偏低,從2014年至2018年,在平均2,660宗合資格就業個案中,平均只有565宗有申請計劃,佔整體就業個案21.2%,勞工處回覆指,部分僱主選擇以自身資源支付培訓費用、部分認為自己並非為了政府津貼而請年長者,更有僱主認為領津貼或不利公司形象。

飲食業是其中一項多願意聘請年長者的行業,不過對身體或多勞損的長者來說,也未必是合適的工作。(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此外,報告亦指出僱員在職培訓完成率下降,從2013年78.5%降至2017年的71.2%,當中60歲以上僱員完成在職培訓的就業個案百分比下降了11.1百分點。審計署認為,勞工處應採取措施鼓勵僱主就合資格個案參加計劃,監察在職培訓完成率,並應檢討整個計劃的成效。

日本推銀髮中心 團體:「政府應有一條龍計劃」

「你推動長者就業友善的氣氛,卻沒有長者就業指引,僱主有得揀,不會去特別考慮。」關注基層長者生活的「關懷貧窮學校」事工鄧永謙說。相比香港,日本和新加坡都有不同鼓勵長者就業的措施,如在法例上強制僱主須重新僱用年長僱員,資助僱主讓年長僱員留任,支援機構為長者安排彈性和短期工作,訂立反年齡歧視法等。日本全國就有1,300間「銀髮人力資源中心」,為60歲及以上人士提供社區為本的工作。

關懷貧窮學校事工鄧永謙(左三)不時落區跟清潔工交朋友,亦因此認識根叔。他認為基層長者多靠熟人搵工,若談長者就業只談「勞工處可協助搵工」,並不能解決他們實際遇到年齡歧視及不適宜工作環境的困境。(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政府推長者就業,應該要推動每個行業去討論,如果有60歲以上長者來工作,怎樣處理?像健康評估,長者有沒有長期病患或隱性病患?覆診僱主也要知。政府應要設計一條龍的指引。」他認為,最核心是要研究工作環境是否對長者友善,比如設備、休息時數等,否則年長僱員留任期不長,也徒勞無功。「長者就業友善當中的意義,是不想社會遺棄老人家,想他們有成功感、滿足感,去建立他們。而不是像現在,僱主只會抱持長者做到就做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