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境建築師為港種2萬棵樹 批規劃「以車為本」限制綠化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身為園境建築師,高嘉雲(Gavin Coates)的戰績彪炳:他在香港這個石屎森林種下2萬棵樹。今天雖然無人從概念上反對綠化,但實質要種一棵樹,還是要面對許多反對聲音。他指街上的樹帶來的不只綠化,還有更多社會、公共衛生和經濟效益,但現時以車為本的道路規劃,卻為種樹帶來極大限制,建議擴闊行人路才能讓街道更好行。

Gavin除了是園境建築師,亦是插畫家。(呂嘉麗攝)

街道種樹遭教會反對 「樹木是小事,政府不理」

Gavin Coates 從2004年起擔任土木工程拓展署「綠化總綱圖」(Greening Masterplan)的首席園境建築師,在市區的行人道、馬路分道帶等覓地種植數以萬計的樹和灌木,其後計劃推展至新界地區。在這個車多、人多的城市,種樹面對多重土地問題。

在市區種樹,須要先諮詢地區持份者。Gavin說大部分人都頗支持市區綠化,有時店主卻會反對在自己店前種。灣仔一間教會曾反對在教會前屬於公眾的一塊地種樹:「他們說會吸引白鴿,我們便解釋可以種不會吸引白鴿的樹。然後他們又說,遊行時,救傷隊會在那裏擺站。我們解釋種了樹仍會有位置。他們又說樹木會遮掩他們的電視,但其實有了樹蔭,人們才會停留細看啊。往來了好幾個月,最後我們還是種不成。政府都覺得很小事,不值得為此爭執。」Gavin仍為此感到不忿:「那塊土地不屬於你們(他們)。我們種樹是為大眾。」

在市區種樹,面對地上地下的土地問題。(呂嘉麗攝)

除了地上的爭執,他形容地下電線像「意粉」一樣糾纏,必須小心處理。他指着灣仔盧押道上一棵樹指:「它下面就是地鐵站。可以想像它沒有很多地方生長。」有時候,因為街道太窄,唯有種在車道分隔之間的石壆分道帶中,把石屎換為泥土:「兩邊馬路弄窄一點,石壆弄闊一點,但還是太窄,能選擇的樹木不多,唯有種空間要求較細的樹,有些人不喜歡。但這些我們已經盡力。」

一圖盡見香港土地資源分配。馬路中間位置狹小,限制了可種樹木的種類。例如港人喜歡的榕樹需要更大空間,便種不了。(呂嘉麗攝)

舊區點綴式綠化效益有限  倡擴闊行人路

舊區種樹,多數是「afterthought」式的小修小補。在本身已窄的行人路固然不能種樹,或者只能種些小樹,他承認:「難以為行人遮蔭,生態價值亦較少」。負責綠化總綱圖多年,他認為舊區綠化已難以推進。灣仔有不少路邊的大樹,都須靠行人路擴闊才能種植。灣仔在90年代有位行動力甚高的區議員,想推行灣仔綠化,他笑說:「他在一個炎熱的夏日把官員都叫到街上,要他們同意計劃,可能因為太熱,官員很快答應了。

他指擴闊行人路其實是很政治的議題,一般部門都不敢提及:「綠化總綱圖是董建華的施政,其他部門不得不合作。我們需要強勢的領導,才會有機會擴闊行人路。發展局、食環、康文署、路政等等部門都需要合作,我們需要一個能統籌的部門,不然各部門只會在他們自己的小世界裏做事。像以往的市政局般的架構(作統籌角色)非常重要。」他希望可以先由縮窄馬路入手:「像尖沙咀彌敦道港鐵站出口前,因為港鐵站出口改建而加闊了行人道,將6條行車線變為4條。」

市區不少行人道狹窄,行人要走出馬路,釀成危險。(呂嘉麗攝)

他相信現時香港真正需要的是「Human Masterplan」,更以人為本的城市。1989年,一份雜誌刊登一幅他畫的中環畢打街願景圖,希望畢打街對出馬路、或更多市區可有更多綠化的公共空間讓人享用。「多年前看到哥本哈根,變身得愈來愈以人為本,我都在等香港改變,等了接近半世紀還未發生。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看到。」

愛上「無私」樹木  緣自兒時悲痛經歷

上周在倡議好行城市的Walk21會議上,Gavin幽默的演說不時教現場觀眾大笑。從事園境建築30多年、來自英國的他,愛上樹木的原因,竟是因為從前是個被排擠的小孩。他在倫敦南部長大,樹木茂盛,祖母不時帶他認識各種樹木:「那時我視力不好,還有口吃。我就愈來愈隱藏自己,想避開同學的欺凌。於是小息時,我總是爬上樹木上讀書。那時候讀了很多有關自然歷史的書。」園境建築以外,他還是一個插畫家,出版了幾本兒童書,希望小孩子從小學懂保護大自然的使命。

愛上樹木,除了因為他們有經濟、社會、環境價值,Gavin還看到樹木的偉大:「他們有生命,但不作任何事,只是默默付出。他們造泥土、造食物……沒有它們,人類便什麼都不是。在城市裏,他們還是God’s Air Con(上帝的冷氣),減輕城市的熱島效應。它們教會我們付出。」而城市中的樹木,除了令街道更舒適,更令病人加快痊癒:「有研究還顯示,愈多樹木的城市,愈少罪惡。」(編按:研究由美國林務局進行,並於2012發表

Gavin指後面建築地下一層預留了空間予行人,是很好的設計。(呂嘉麗攝)

樹木締造舒適步行空間

「行路不只是由A行到B。」Gavin強調街道不只是「管道」,好的園境令步行經驗更舒適,讓市民能自在地打發時間,而非人人匆匆而過的通道。「從前香港的街道充滿生氣。街道就是人們的巨型客廳,每個人都在街上做他們的事。賣菜、造手工藝……這才是共同生活。」

Gavin撰寫及繪畫的兒童書「The Last Nut」故事講述一粒堅果長大成一棵巨樹,見證周圍環境被人類過度發展摧毀,樹木留下一棵堅果就死去了。拾起堅果的人會吃掉它還是種它成樹呢?書本最後一頁是一塊鏡面,告訴小孩子他們掌握這個決定權:「我相信我們都有社會責任去為樹木、為人爭取更多空間。」

The Last Nut。(Gavin Coate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