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界石│加士居道界石離奇移除 地政署:不要求業權人還原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近日佐敦有一塊刻有「K.I.L. 7068」(九龍內地段 7068)的界石消失不見,引起保育人士關注。在70年代以前,界石被用來勾劃土地界線,去年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亦曾撰文形容,界石「極具歷史意義」;惟日前有網民發現,位於加士居道彌敦道交界的一塊界石懷疑被突然拆去。
對於界石離奇消失,各界有不同揣測和質疑。界石見證了香港城市發展的歷史,但現時各區大部分界石都只形同荒廢。有學者認為,現時政府做保育只關注已獲評級的古蹟,往往忽略了在街上隨處可見的歷史痕跡。

平日走過加士居道,經過廉政公署後數十米的山坡旁,低頭細看才可發覺到有一塊小石碑屹立於此。不過近日這塊界石卻突然消失。日前記者前往視察時,見到該處地上只隱約留下一個小洞,同時亦見到昔日地磚鋪設時有特意為界石預留位置。

從網上的舊照片中可見,近年界石的左上角有損毁,令石上的「K」字消失大半,一度被坊間誤以為是「I.L. 7068」。其實「K.I.L.」即是「Kowloon Inland Lot」(九龍內地段)的簡稱。界石是香港於70年代前用來勾劃土地界線的方法,一般會放在建築的角落,而石上會刻有不同地段的英文字母簡稱和地段數字號碼以作辨別。

在70年代以前,界石被用來勾劃土地界線。(呂諾君攝)

例如「九龍海旁地段」(Kowloon Marine Lot)是K.M.L.,「郊區建屋地段」( Rural Building Lot)是「R.B.L.」,在港島內陸位置的地段稱為「內地段」(Inland Lot),界石上的簡稱是「I.L.」;到發展九龍時,就稱為「九龍內地段」(Kowloon Inland Lot)「K.I.L.」。再到後來港島及九龍有新區開發,英文字母中會加上地區簡稱,如「赤柱內地段」(Stanley Inland Lot)是「S.T.I.L.」,「香港仔內地段」是(Aberdeen Inland Lot)「A.I.L.」等。新界新市鎮亦有不同名稱,如「荃灣市鎮地段」(Tsuen Wan Town Lot)是「T.W.T.L.」。

70年代起界石用途被座標取締

除了一塊塊豎立的界石,在不少行人路轉角位置或樓宇角落亦可找到界石,而在70年代後,座標被廣泛用作描述土地的位置,便不再需要依靠豎立界石來確定地界。去年發展局局長撰文時,亦提議市民走在街上或到郊外時可多加留意,或會發現「極具歷史意義的界石」、「精緻平實的測量控制點就在身旁」。文中亦提到三款「較具歷史意義的界石」,分別是維多利亞城的界石、赤柱與維多利亞城之間「群帶路」的標距里程碑,以及位於大嶼山的嶼南和嶼北界石。

涉事界石當年用於勾劃私人地段界線

地政總署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有關的界石位處私人地段,由地段業權人在1957年批地後按地契條款自費設立以標示私人地段界線,相關界石由業權人擁有。發言人又指,隨着測量技術的發展,座標系統已被廣泛應用,現時該署已不需要以界石確定地界,因此署方亦不會要求業權人於界石遺失時予以還原。

發言人續指,發展局局長去年3月於網誌介紹香港的測量標記,包括較具歷史意義的三種界石(即維多利亞城的界石、赤柱與維多利亞城之間「群帶路」的標距里程碑,以及位於大嶼山的嶼南和嶼北界石);網誌另外提及一些用於勾劃私人地段界線的界石,有關做法在70年代後停用,而加士居道的界石屬於後者。

翻查資料,K.I.L. 7068為校舍建於1958年的循道中學,《香港01》正以電郵向其查詢。

係牽涉破壞、政府部門搬走,定係溝通問題或者真係有人移除?就算只係搬走,其實都需要有個向公眾交代嘅機制。
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

界石反映開埠初期土地買賣文化根深蒂固

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指,界石的出現反映了香港自開埠初期,土地買賣的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他認為,界石的歷史價值並非在於是否罕見、或其現存數量還有多少,「唔係剩返少啲就重要啲,唔能夠話仲有好多就冇所謂啦咁,有返咁上下歷史嘅嘢就都係重要。」他認為,加士居道界石事件揭示了部門平日處理舊物的態度不透明,「係牽涉破壞、政府部門搬走,定係溝通問題或者真係有人移除?就算只係搬走,其實都需要有個向公眾交代嘅機制。」

近年政府不斷講要發展本地特色旅遊,呢啲(地段界石)咪就係特色。
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

學者:不是只有已獲評級的建築物才值得保育

「好多時對一啲唔係定義為古蹟嘅嘢,政府個態度就會很寬鬆。」黎雋維強調,並非只有已獲評級的建築物才值得保育,各區的界石可以見到測量、城市規劃發展的歷史,包括地段何時出現、地域如何劃分等,惟坊間知道的並不算多,「大家對佢嘅印象、意義都唔清晰,其實都係對歷史嘅一種破壞。」他認為,現存的界石是歷史遺物,政府應為作系統性的研究,統計其數目、位置,再教育公眾知道,「近年政府不斷講要發展本地特色旅遊,呢啲咪就係特色。」

黎雋維指,現存的界石是歷史遺物,政府應為作系統性的研究,統計其數目、位置,再教育公眾知道。(呂諾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