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香港人:星樓房政策真很惠民 惟疫後樓價連升12季租樓難

在新加坡香港人:星樓房政策真很惠民 惟疫後樓價連升12季租樓難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後各地復常,香港及新加坡均急需吸納投資穩定人才, MWYO青年辦公室一班青年員工,早前到新加坡考察,並與幾名在新加坡工作的香港青年交流,他們熟知兩地情況,又如何看待新港之間的競爭?

新加坡港人YouTuber Dave與Steve說,最能夠吸引香港觀眾的,便是跟「買樓」相關的影片。( MWYO青年辦公室提供圖片)
新加坡港人YouTuber Dave與Steve說,疫前找房子基本上沒有問題的,但疫情之後,很多人來到新加坡然後帶動樓價急升,現在是租客鬥快搶樓。( MWYO青年辦公室提供圖片)
新加坡港人YouTuber Dave與Steve說,新加坡樓房政策以及生活配套,會令人感覺到政府真的很惠民。( MWYO青年辦公室提供圖片)

新加坡港人YouTuber:最吸引香港觀眾是「買樓」影片

準備好拍攝器材,按下直播按鈕,Steve帶點興奮地對着鏡頭說:「大家好,歡迎收看90後生活投資頻道⋯⋯」每逢假日有空,Dave與Steve都會拿着手機、戴着咪高峰,走上街頭做直播。

他們都是香港人,大概五年前到了新加坡工作。之後碰上疫情變成在家工作,無聊之際就開始拿着手機做直播。Dave憶述:「當初拍攝的影片主要跟金融投資有關,後來發現不少觀眾對新加坡的生活也感興趣,所以就向這邊發展。」

過去幾年,他們拍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影片,其中最能夠吸引香港觀眾的,便是跟「買樓」相關的影片,Steve 解釋道:「當我們拍片講到關於 HDB(組屋)、或者去參觀HDB,就會有很多迴響。之前在香港某知名討論區,也出現過我們的影片,很多人也羨慕新加坡的資助出售房屋價格便宜、空間感十足!」

Dave 與 Steve 回想當初來到新加坡的時候,跟另一名朋友合租一個300多平方呎的單位,當時的租金大約5,700港元。每人每月只需約2,000港元,便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跟香港的狀況差很遠,Dave說:「本地人主要透過網站去找房子,當時我們找到一個合心水的套房,就找代理帶我們去看。房子又大、租金也便宜,跟香港的居住情況差很遠。」

疫後新加坡樓價升:現在是租客鬥快搶樓

Dave與Steve從香港到新加坡工作已經差不多五年,生活與工作都逐漸上軌道,不過到了今年他們又要面對另一個難題,Dave慨嘆:「找房子呀,之前基本上沒有問題的,但是過去一年就比較難,主要是疫情之後,很多人來到新加坡然後帶動樓價急升。我近來要找房子,但地產經紀都愛理不理。」 Steve補充說::「對呀,現在是租客鬥快搶樓!」

根據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的數據顯示,當地去年第一季私人住宅物業價格指數按季再升3.2%,連續12季上升,並再創歷史新高。Steve與Dave都異口同聲指,很多香港朋友也羨慕他們住得又大又舒適,但實際上隨着當地樓價近年急升,像他們一樣的外國人要在新加坡置業更是難上加難。

面對未來,Steve說:「我很欣賞新加坡政府的辦事效能,比如說在疫情期間,新加坡是頭幾個在亞洲最快放寬防疫政策的國家,所有措施都很及時。」Dave補充道:「你細心看看他們的樓房政策以及生活配套,你會感覺到政府真的很惠民,如果可以從頭再來,我也希望成為新加坡人。」

創科數據達人:新加坡創科發展比香港走得更前

從事創科的Adrienne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到新加坡工作了兩年,現時在一家初創公司任市場分析工作,「新加坡給我很親切的感覺,因為大部分人都可以用英語、普通話或者廣東話溝通,沒有語言障礙。」

Adrienne指新加坡政府過去幾年也積極搶人才,身邊不少同事也是因為取得新加坡政府發放的獎學金,於是便過來讀書。他們在房屋、稅務以至生活上都享有優惠,大部分人也願意在畢業後留下來發展。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亦提及,政府會重點引入龍頭科技企業及相關人才,更會為他們提供在工作及生活上的便利。從事創科數據工作的Adrienne認為新加坡在創科發展方面比香港走得更前,「以找工作為例,我在香港一些求職網站主要看見他們會聘請數據分析員,但似乎大部分關於數據的工作,他們都會用分析員的銜頭去聘請;但在新加坡這邊分工較仔細,例如數據工程師、數據開發員、數據科學家等,這些微細的差別,會讓人感到新加坡比香港走得更前。」

新加坡與香港的比較,Adrienne想了一想:「新加坡其實比較悶,不會有姜濤之類的明星,相反香港就比較熱鬧,也有很多商場,因此以我這麼開朗的性格,香港比較適合我,因為比較好玩!」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