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免疫治療常現抗藥性 中大證標靶藥、放射治療助延患者存活期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現時近九成病人在晚期肝癌時會接受免疫療法治療,惟當中超過八成患者在治療約七個月後出現抗藥性。中大醫學院就此做了兩項研究,為轉用標靶藥及定位體部放射治療提供臨床數據,研究發現,兩者均有助延長患者的壽命。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表示,在未有相關研究結果前,醫生面對免疫治療後現抗藥的肝癌患者都是「各施各法」,今次研究結果可以提供臨床數據予國際參考。他續指,當中的標靶藥治療方案在醫管局列為自費項目,每月藥費約為4萬至5萬元,希望日後可以將此方案可列為恆常治療,降病人負擔。

中大醫學院研究應對肝癌免疫治療的抗藥性,為轉用標靶藥及定位體部放射治療提供臨床數據。(中大醫學院提供)

原發性肝癌為香港第三大致命癌症,近九成病人在晚期時會接受免疫治療,惟當中超過八成患者在治療約七個月後出現抗藥性,故醫學界一直在找相關替代治療方案。中大早前就此做了兩項研究,為轉用標靶藥及定位體部放射治療提供臨床數據,以了解相關治療方案對病人是否有效。研究結果已在多個國際會議及國際醫學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發表。
在標靶藥方面,中大醫學院早前就與韓國兩所研究機構合作,於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期間領導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對免疫治療產生抗藥性的晚期肝癌患者,在使用口服標靶藥物cabozantinib後的治療效果。

結果顯示,對於只曾接受免疫治療作為一線治療的患者,其在出現抗藥性後如無接受其他治療存活期中位數只有6個月至9個月;而如患者在接受口服標靶藥cabozantinib治療後,存活期中位數則可達 14.3 個月,而超過八成患者在接受標靶治療後病情在一定程度受控,包括76.6%的患者則保持穩定,更有 6.4%的患者病情達至部份緩解。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助理教授陳瓏指出,病人在免疫治療出現抗藥性時接受電療後的生存期中位數可達 24.5 個月。(中大醫學院提供)

至於定位體部放射治療方面,中大則回顧從 2016-2022 年期間105名曾經接受電療的肝癌患者,發現其中有5名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期間使用電療。通過分析接受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發現若病人為寡進展性肝癌(Oligoprogression),即肝內腫瘤數目不太多,而大部份肝部位置的腫瘤尚受控制,即可以使用電療。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助理教授陳瓏指出,由於研究包括的病人均為較差的病人,如已出現淋巴擴散及血管栓塞情況,如沒有接受電療的話,存活期只有7至8個月,而現時研究結果指出,他們在免疫治療出現抗藥性時接受電療後的存活期中位數可達 24.5 個月。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表示,在未有相關研究結果前,醫生面對免疫療法後現抗藥的肝癌患者都是「各施各法」。(中大醫學院提供)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陳林表示,相關研究結果十分振奮,因在未有相關研究結果前,醫生面對免疫療法後現抗藥的肝癌患者都是「各施各法」,如外國會視標靶藥僅為「選擇」而非替代方案,而今次中大就提供了相關臨床數據,以確認轉用標靶藥及定位體部放射治療可作替代治療。

他透露,在標靶藥方面,得悉外國亦正在做其餘兩隻標靶藥sorafenib 及lenvatinib的研究,惟由於其藥理與cabozantinib類似,故料相關數據亦相若。他相信,在有更多研究出來後,將會改變日後的治療指引,令標靶藥可視為免疫療法抗藥後的替代治療。他又指,由於相關治療方案在醫管局列為自費項目,每月藥費約為四至五萬,希望日後可以將此方案可列為恆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