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3成青年初入職場有壓力 部份人焦慮失眠 須2至6個月適應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由學生變成職場新人必然會有不同煩惱,青協青年研究中心一項調查訪問604名青年,超過3成青年稱初入職場承受相對壓力,包括規劃個人前途、職場人際關注等,研究稱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和職場文化時,部份青年或會出現焦慮、不安、失眠及情緒性進食等,適應期大約需時2至6個月。

(左起)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項目主任趙凱澄、青協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副召集人張綽嵐及郭達生、成員徐嘉熹及楊子晴公布「提升青年精神健康助職場適應」研究報告。(青協提供)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15日)公布有關「提升青年精神健康助職場適應」研究報告。調查訪問604名本港青年,其平均工作年期為2.6年,當中超過3成表示剛進入職場時承受相當壓力,尤其是在「規劃個人前途」、「處理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及「應付工作要求」等。

調查顯示,受訪青年目前的壓力主要來自財務(36.4%)、個人發展及前途(35.6%)和工作(29.6%)。當遇到壓力時,逾半青年選擇同朋友傾訴來減壓,另有青年選擇吃喝、聽歌、看電影、看劇等紓緩壓力。

調查又指,半數受訪青年認為職場對患有情緒病之員工的接納程度非常低,故若出現精神健康問題,超過一半青年表示不會告知他人,原因是害怕成為其他人的話柄。

青協公布「提升青年精神健康助職場適應」研究報告。(青協提供)

受訪者認為,如果坊間的精神健康服務有以下的特點,包括網上視像服務(40.1%)、可以隱藏個人身分(38.4%)和可負擔收費(31.8%),有助鼓勵人們尋求協助。

研究綜合受訪者情況,由校園過渡至職場,面對身分的轉變,需要適應全新的工作環境和職場文化,部分青年出現焦慮、不安、失眠及情緒性進食等,而適應期大約需時2至6個月。

研究又稱,現時針對過渡階段在職青年的精神健康服務存在缺口,因青年步入18歲後,便不能再使用公營兒童及青少年的服務,而直接劃入成年的服務使用者,需要重新輪候。當在職青年遇到精神問題,便要面對公營服務輪候需時或私營服務收費不菲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