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經濟|下半年逾百盛事 江玉歡憂盛事疲勞 學者倡聚焦定位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政府昨日(21日)公布下半年盛事項目列表,當中提出會舉辦逾百盛事。立法會議員江玉歡今日(22日)認為,已不想爭辯活動是否屬盛事,但認為太多盛事反而令到失焦,令市民現盛事疲勞,「如何綻放光芒才是重點,唔係為咗做活動而做活動。」她續以伊斯坦堡及維也納為例,分別以歷史及文化吸引旅客,認為並非一定要有盛事,只要製訂好香港的印象亦可吸引人來港。

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亦認為,太多盛事會令人花多眼亂,會予人感覺非精品或失去吸引力,故倡思考如何聚焦及定位活動。

江玉歡。(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表示,今年全年的盛事項目將由先前約150項增加至約210項,料吸引170萬旅客人次參與。

「如何綻放光芒才是重點」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在港台《千禧年代》中指出,現時舉辦太多盛事反而令到失焦,令市民現盛事疲勞,「如何綻放光芒才是重點,唔係為咗做活動而做活動。」她續以伊斯坦堡及維也納為例,指前者以歷史吸引旅客,後者則以咖啡及音樂吸引旅客,故並非一定要有盛事吸引旅客,只要製訂好香港的印象亦可吸引人來港。

江玉歡又指,曾有市民曾向她反映「個個活動係盛事就唔係盛事啦」,並指如辦盛事亦可以參考悉尼,有三星期的盛事周,又或者可以參考蘇格蘭在2023年舉辦調查,了解市民認為甚麼才是盛事。

+17

學者:研究如何聚焦及定位活動

鄺家麒在同一節目中則同樣指出,太多盛事會令人花多眼亂,會予人感覺非精品或失去吸引力,故倡思考如何聚焦及定位活動。他又指,大型會議對商家有吸引力,吸引商務性旅客可能更加適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認為加強購物天堂、美食天堂的角色,比起發掘新的特色較有效吸引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