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調查:近三成人居於劣質劏房 九成住戶促政府先安置後取締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香港劏房問題嚴重,按2020年估算全港有11萬戶居於「不適切居所」。今屆政府設「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今年1月至5月期間訪問了497名不適切居所住戶,至少三成劏房會被界定為劣質劏房,即相當於3.3萬戶。
調查發現88.5%受訪者表示,同意政府先安置、再取締劣質劏房,亦有6.2%受訪者不同意取締,因為害怕自己居住的劏房被拆,無家可歸。
有劏房戶表示,現時因身份問題未能合乎資格申請公屋,依靠綜援過活,無法負擔比現時更貴的租金,同意政府需解決劣質劏房問題,但同時需提供安置。

香港劏房問題嚴重,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設「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預計於今年8月就劏房居住環境最低標準、取締不符最低標準劏房等,向特首提交報告。

6.2%受訪者不同意取締劏房 因害怕無家可歸

社區組織協會於1月至5月期間訪問了497名接受社協服務的不適切居所住戶,調查發現受訪劏房戶有93.7%贊成取締劣質劏房,有88.5%受訪者要求有安置政策才同意政府取締劣質劏房,亦有6.2%受訪者不同意取締,因為害怕居住的劏房被拆,無家可歸,或害怕自己不符合安置資格而需另覓地方居住。

受訪者整體住戶收入中位數為11,158元,但沒有房間的劏房租金中位數為4,300元,一房一廳間的劏房租金中位數為5,500元。

整體受訪者居於現居單位的年期中位數為3年,而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年期中位數則為7年。近三成受訪者的廚房設於客廳內(28.2%)、約兩成半受訪者現居單位更沒有廚房(25.6%),而需與其他租客共用廚房的住戶佔整體受訪人數近一成半(14.3%),亦有一成多受訪者的廚房與廁所相連,沒有分隔(13.7%)。有二成多受訪者需與其他租戶共用廁所(23.3%)。

近半受訪者所住單位外的公走廊被阻塞

調查發現,至少3成劏房會被視為劣質劏房,估計11萬戶中有3.3萬戶為劣質劏房。居住質素方面,有16.1%的受訪者的居住環境低於2米,不可站直。牆壁出現裂縫、天花出現裂縫以及天花出現漏水或滲水為首三項普遍出現於受訪者現時居所的結構性問題。亦有近半受訪者所住單位外的公走廊被阻塞。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許多雙非、單非家庭或中港婚姻家庭的父母無資格申請公屋,需等待小朋友18歲才能申請公屋。她指,他們相對較為害怕沒有安置安排。

▼本港劏房戶居住情況▼

+10

因身份問題未能申請公屋 無法負擔比現時更貴租金

居住在劏房育有兩兒的李女士表示,現住在沒有獨立廚房的劏房,16歲的大兒子平時做功課要屈膝坐在床邊做,令他現時行路膝蓋會有少許痛楚。李女士因身份問題未能合乎資格申請公屋,依靠綜援過活,無法負擔比現時更貴的租金,她同意政府需解決劣質劏房問題,但同時需提供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