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政府斥500億搞創科IT人未感受惠 憂香港未有定位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政府於去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斥資500億元發展創科,加上剛爐的大灣區規劃綱要亦指香港未來需發展創科。
不過有資訊科技人員指出未能受惠於政策,例如曾向科學園申請資助創業但門檻過高、而且手續繁複;共享空間多被大公司租用,欠缺場地供業界交流。他又指,現時深圳、新加坡已有明確創科定位,但香港尚未有定位並對此感憂慮。

中央於本月18日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及支持香港發展創新科技事業,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資料來源 / 高仲明攝)

對於中央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香港專攻創科及金融,並建立創新及創業交流機制。從事資訊科技業多年的黃漢斌認為,大灣區與香港待遇未必相差過大,不覺會吸納很多本地IT人北上工作,相反認為香港遲遲為找準定位模式,令人擔憂,「深圳定位是創新,新加坡有配套做初創,而香港暫時未有。」

黃漢斌認為,大灣區與香港待遇未必相差過大,不覺會吸納很多本地IT人北上工作,相反認為香港遲遲為找準定位模式,令人擔憂。(洪嘉徽攝)

大灣區吸引力有限    冀財預撥款設免費共用空間

他續指,儘管去年財政預算案撥款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卻未感受惠,「曾經試過向科學園申請資助研發項目,但流程多、門檻高,又要求初創公司請數名員工,但是否有需要呢?」他續指,現時用於創科的共享空間或工作空間,大多被公司租用,甚少有場地可給予各科技人士聚集討論及分享成果,希望撥款政策能更「貼地」,提供非牟利共用工作空間作業界交流,及持續進修基金涵蓋更多科創課程。

梁逸風直言,港府在開放數據方面不合格,希望港府能帶頭做好開放數據的政策及計劃。(洪嘉徽攝)

另外,政府今年初推出開放數據政策,公布83各部門約700項數據集的年度計劃。去年6月,梁逸風與黃漢斌合作開發 「香港地址解析器(Hong Kong Address Parser)」,可大量處理本港地址並作資料分析,惟期間使用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地址搜尋服務,竟未能找到政府總部、立法會及部分新建築地址,僅顯示相近的政府飛行服務總部地標。他們曾去信相關部門,回覆指仍在整合各部門資料。不過,早前相關報道刊登後,資科辦便更新有關地標。

梁逸風直言,港府在開放數據方面不合格,「美國、新加坡、台灣做得好好、好盛行,但香港看別人做了這麼久,已經遲起步,還要停留在口號上。」他舉例,交通運輸的數據,一直因巴士公司商業機密無法開放,而政府推出的應用程式繁多且重複,資訊未必完整,令市民沒有途徑做整合,「希望政府能帶頭做好榜樣,鼓勵各公私營公司開放數據,對社會而言有好大鼓舞。」

軟件工程師的黃漢斌(右)和梁逸風(左)去年中起,共同開發「香港地址解析器(Hong Kong Address Parser)」項目,以大量處理本港地址並作資料分析。(洪嘉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