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龕】3.5萬「人」排陰宅 平均需等50個月創近三年新高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截至去年9月底,公屋輪候時間增至5.5年。本港「陽宅」難求,連等政府「陰宅」亦需大排長龍。根據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文件,去年有3.5萬先人輪候食物環境衞生署公眾龕位,平均輪候時間達50個月,即超過4年,創近三年新高。

去年有逾3.5萬宗公眾龕位的輪候申請,平均輪候時間達50個月,即超過4年。 (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食物環境衞生署指,在2016年收到6,923宗公眾龕位的申請個案,輪候申請累計24,280宗,平均輪候時間需42個月,即3年半;於2017年收到的申請上升至7,931宗,輪候宗數增至29,168宗,輪候時間升至46個月,即3.8年;而去年數字再創新高,收到的申請達8,410宗,輪候數字大增至35,693宗,平均輪候時間躍升至50個月,即4.1年。

今年中將分配屯門及灣仔新龕位

食環署表示,署方在2016年3月完成橋頭路靈灰安置所最後一輪的公眾龕位編配後,大致上已沒有新的公眾龕位可供編配予市民,只有交還署方再次編配的骨灰龕位才會設有輪候名單,在過去3年,平均每年約有324個骨灰龕位交還署方。

署方計劃在2019年年中進行新一輪的龕位編配工作,把屯門曾咀骨灰安置所(第一期)約2萬個龕位及灣仔黃泥涌道骨灰安置所855個龕位編配給申請個案。

去年共有7046宗綠色殯葬,佔全港死亡總人數約14.8%,比2017年的14.3%略為上升。 (資料圖片)

14幅土地將可增近60萬個龕位

食環署稱,已在18區中物色到24幅可供發展公眾骨灰安置所的用地,其中14幅用地合共可提供約59萬個新骨灰龕位,而餘下的10幅就需繼續進行規劃及諮詢區議會,如能推展,將可額外提供30萬個骨灰龕位。

而在私營骨灰龕方面,今年1月和3月只批准了2宗牌照申請,包括屯門思親公園及位於黃大仙的志蓮淨苑普同塔,而位於屯門的善緣則被發牌委員會定為「原則上同意」,意指除了關乎土地的規定外,牌照申請基本上符合牌照申請要求,龕場需盡快處理相關問題。

截至今年3月18日,發牌委員會正處理由136間私營骨灰安置所遞交的333宗指明文書申請,當中有13間私營骨灰安置所已列入「表一」,即符合土地契約的用途限制及法定城市規劃規定及未有非法佔用政府土地的私營骨灰龕;「表二」就有105間,即規劃署及地政總署已獲悉而不屬第一部分的其他私營骨灰龕;餘下的就未列入發展局的參考資料。

另外,去年共有7,046宗綠色殯葬,佔全港死亡總人數約14.8%,比2017年的14.3%略為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