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視障義工組隊送口罩 冀助同路人:政府做唔到我哋做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香港社會飽受摧殘,港人前路茫茫。
這兩個多月來鬧口罩荒及搶購潮,長者與基層排隊撲空的失落畫面接踵而至。視障社工陳柏亨與友人,透過不同方法搜羅海外口罩,同時聯繫商界朋友籌募資金,數日間將多批口罩贈予相熟機構,亦自組義工隊,親自將載有口罩及糧食的「應急包」,送到有需要人士手上。
他說,很明白弱勢社群遇到疫情的無力感,尤其視障人士不能即時在網上得悉搶購物資的情報,行動上亦困難。義工四處頻撲只得一個原因,「有需要囉」。
(疫情蹂躪的香港.系列之三)

不忍長者撲物資 重燃助人熱誠

曾任社工的陳柏亨右眼失明,左眼餘下三成視力,現時投身IT事業,早已從前線退下。但當長者苦撲物資的新聞畫面映入眼廉,一下子點燃助人熱誠。

他第一次於2月5日籌備了200份防疫應急包活動,利用以往人脈找到相熟的長者服務中心為中介收集名單,派送予紅磡、黃埔、土瓜灣區的長者,「我住黃埔區,當時已有兩宗確診,知道區內好多長者。」每個環保袋內有口罩10個、米2公斤、麥皮、快熟通心粉、罐裝粟米湯、午餐肉、消化餅等,物資成本約2.4萬元。

有需要就做…一開頭大家都無口罩、無搓手液,想(幫人)都做唔到,但有能力有資源的,就試下組織幫人。
視障社工陳柏亨

由構思到實踐只用3日

鬧口罩荒、生活用品被搶購一空,政府都束手無策之際,陳柏亨則發起義送行動,由構思到實踐只用了三日時間,與一群朋友從海外網站訂購口罩,並向商界朋友募捐資金,貨物抵港後主要贈予相熟機構,另留起部分由他們組織義工隊提供上門配送。

「政府做唔到,咁由我哋嚟做,大家都見好多區議員都做到。」但現時搜購口罩愈來愈困難,他透露,貨源緊拙及運費加重口罩成本,曾試過平均一盒口罩最貴要80、90元,至近日外地海關限制出口及相繼爆發疫情,政府亦加入搶購後不少就地起價,一盒合規格口罩成本價最高可提升至200元。

第二次行動由陳柏亨創立的黑武士失明人體育會作為主導,受惠對象是100名視障人士。義工隊集合要登記個人資料、戴口罩、量體溫及先洗手,聽完指引如提醒義工為保障雙方不用入屋、戴好口罩等,然後分裝物資,接到聯絡清單後便各自出發。

場地由體育會執委陳錫元借出辦公室,他自言2003年沙士時是「忙住做生意」的商人,現時生意轉移到美國,香港只餘下生產手帶項目。辦公室內一面牆掛了幾份剪報關於「512關愛行動」、「88水災」等,當時由他贊助提供象徵支援及團結的手帶。

疫情重臨,他除了為今次義工行動贊助口罩,亦親自派送上門,「今次疫情體會到好多人需要幫助,政府未能夠『貼地』去即時做啲嘢。」陳元鍚表示,「可以親自送到他們手上,實實在在。」

記者跟隨陳柏亨與拍檔派發物資予幾戶視障人士,整個下午在屯門由市中心到碼頭奔波一圈。眼鏡下只能依靠左眼看前方影像,他轉乘了至少五次地鐵、輕鐵、巴士,目的地有屋苑、天井型公屋等,但未曾言累。他邊走邊解釋,指向欄杆、升降機按鈕等,「視障人士習慣用手去接觸環境及物件,這段時間高風險。」

到樓下打電話通知,單位鐵閘打開迎來的都是盈盈笑臉,他會在門外遞上應急包,與他們閑聊近況兩、三分鐘,便囑咐注重衞生,匆匆互道保重。「不想他們擔心傾太久有風險。」有時戶主不在,他打了近十通電話,截至對方接通回覆可暫託鄰居保管。在到訪前,他了解過哪些戶主緊急困境,「有些是要出門覆診但缺口罩。」

網絡資訊瞬息萬變,視障人士容易錯失排隊時機。陳又說,未來第三次行動對象會是獨居長者。作為義工四圍走動,沒有大機構庇蔭,要承擔個人健康風險,他認為「做咩都有風險。」但自發行動,相對可免卻一些繁瑣程序如口罩來源價格及人手顧慮等,民間主導可以更彈性「補位」應急。

天色漸暗,「速遞」途中在屋苑樓下偶遇一名拿住柺杖探路的男子,他自然多著意這背影,最後追前問「你有無口罩啊?」寒暄間原來都認識該幢樓的一名失明住戶,縱該對方多番婉拒稱自己只是落街不想浪費一個口罩,他亦堅持贈送一包口罩及一支搓手液,手把手教摸沿邊的鐵線,監察住對方戴上口罩才道別。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