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擬建6個蓄洪池 石硤尾公園採開放式設計 可透視地底環境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夏天已至,又到雨季。本港平均每年降雨量為2400毫米,當中近九成集中於4至10月份。為防範水浸問題,渠務署早年在市區推展地下蓄洪計劃,從中流位置暫存過剩的雨水,以紓緩排水渠壓力。為應對氣候變化、城市發展等,渠務署正規劃於6個地點增建蓄洪池,料合共可暫存約18萬立方米雨水。當中於石硤尾公園將興建一個容納2萬立方米的蓄洪池,料可保護約10萬人口。署方正收集意見優化上蓋設計,擬一改封閉式設計,並以開放式興建,市民可由地面透視地底,觀察蓄洪池環境。

現於大坑東遊樂場的地下蓄洪池,以封閉式設計興建。(歐嘉樂攝)

全港現有4個地下蓄洪池,分別於大坑東遊樂場、上環海濱長廊、跑馬地遊樂場及安秀道遊樂場,合共可暫存接近19萬平方米的雨水,即約等於75個標準泳池。當中,於2004年啟用、近10萬立方米的大坑東遊樂場蓄洪池,成功解決90年代彌敦道水浸問題,並清除太子道西及界限街的水浸黑點。

6個選址料可暫存18萬平方米雨水

因應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升高,加上填海工程增加內陸地區排水壓力,渠務署計劃於市區6個地點增建地下蓄洪池,包括石硤尾公園、秀雅道遊樂場、觀塘碼頭廣場、海濱道公園、尖沙咀市政局百週年紀念公園,及擴建大坑東遊樂場的蓄洪池,合共可暫存約18萬立方米的雨水。

渠務署擬擴建大坑東遊樂場蓄洪池,完成後將可額外暫存6萬平方米的雨水。(歐嘉樂攝)
渠務署擬擴建大坑東遊樂場的蓄洪池。(歐嘉樂攝)

當中於秀雅道遊樂場及觀塘碼頭廣場的擬建蓄洪池,共涉及約8.2萬立方米,為配合九龍東發展計劃,及改善牛頭角站與觀塘站一帶的水浸問題;尖沙咀市政局百週年紀念公園則涉及約6000立方米的蓄洪池,為改善漆咸道南的水浸黑點。至於大坑東遊樂場擴建部分的容量約為6萬立方米。

渠務署正規劃於6個地點增建蓄洪池,包括石硤尾公園噴水池位置。(歐嘉樂攝)

石硤尾公園蓄洪池擬以透明化設計

於擬建地點之一的石硤尾公園,涉及約2萬立方米的蓄洪池,除為減低旺角區的水浸風險,亦為收集上游畢架山的雨水,減輕大坑東道一帶的水浸風險。署方估計,該蓄洪池能保護下游地區的南山邨、大坑東邨及大坑西邨等一帶,涉及約10萬人口。

+7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工程師袁佩姍說,署方擬將公園內的蓄洪池由一般的封閉式,改造為具透明度的設計,令公眾可看到蓄洪池的「真身」。此外,開放式設計既可減少興建抽風系統的空間,亦可加入教育元素,署方考慮於旱季開放蓄洪池,透過導賞團增加公眾對防洪工作的認知。她說,署方亦正就石硤尾公園蓄洪池的上蓋設計收集居民意見,希望令設施符合當區用途。至今收到建議包括親子苗圃、藝文空間等,他們會連同建築時間、成本等因素考慮。

渠務署土地排水部工程師張飛傑(左)及渠務署排水工程部工程師袁佩姍。(歐嘉樂攝)

最快下屆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

渠務署土地排水部工程師張飛傑解釋,由於市區空間有限,加上有不少地下設施及喉管,同時要顧及對居民的影響,因此多選址公園用作興建地下蓄洪池。由於興建過程需要封閉場地多年,署方於選擇地點時亦會考慮公園的使用率。擬建的蓄洪池現仍於研究及勘察階段,料最快於下屆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