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骨科醫生教病童吹口琴 改善肢體障礙 提升自尊心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口琴」除了可以用來演奏悠揚美妙的音韻,原來更有助肢體障礙的兒童復康。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及顯微外科部臨床教授何百昌醫生留意到吹口琴可以鍛煉上肢,「你揸住個琴喺度吹,咁其實你膊頭、手踭嘅動作都有」,便開始利用藝術媒介作另類康復治療,與傳統的物理或職業治療相輔相成,終令病童提升自尊心。

何百昌醫生在2016年成立《手足童樂》計劃,服務對象包括下肢有障礙的病友。 (受訪者提供)

何百昌醫生除了醫術精湛外,亦曾為香港口琴協會創會會長,於海外口琴比賽中多次奪得獎項,他於2003年參與《成長綠洲》計劃,開設口琴班,為上肢有障礙的兒童提供另類康復治療,其後在2016年成立《手足童樂》計劃,將服務對象擴展至下肢有障礙的病友。

助人多年,令他最難忘的是一名天生手部彎曲的10歲女童,該女童於2003年參加口琴班,表現不俗,可惜未能再有進步,「佢開始覺得有困難,因為佢右手不能轉動。」何百昌建議她做手術改善問題,「咁我就研究過佢控制唔到個掣,需要隻手轉多啲先控制到,所以我大膽向佢提議,將隻手折斷,再將手扭到嗰個角度,再將佢釘返落嚟。」何百昌指這類手術十分普遍,不過通常都是為一些生活上有嚴重不便或痛楚的病人做這類手術,單純為演奏樂器則風險比較高,當時他慎重地與女童的家長商討,最後女童的手術成功,她更可參與下一屆的亞太口琴節。

何百昌醫生除了醫術精湛外,亦曾為香港口琴協會創會會長,於海外口琴比賽中多次奪得獎項。 (受訪者提供)

可惜,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手足童樂》的不同興趣班面授課堂早於年初已經暫停,7月才開始利用Zoom遙距上課,治療師較難即場幫助有需要病童,而且參加者亦相應減少;不過或因為小朋友較少外出,受傷的兒童數字較以往減少,部分家長也認為遙距興趣班十分方便,毋須帶孩子外出也可參加。何百昌將在12月9日參加藝術節《無限亮》計劃的網上圓桌討論,與口琴導師陳毅堅一同分享《手足童樂》計劃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