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衞生署轉介病人做內窺鏡檢查 無資助新冠病毒檢測捱批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瑪嘉烈醫院日間內科病房也爆發疫情,足見即使病人不需住院,僅是於醫院範圍逗留數小時,也可能會造成傳播。
有外科醫生反映,公立醫院轉介病人到私營醫療機構做內窺鏡檢查,卻沒有為病人先做病毒檢測,令醫護置身於風險之中;若要求病人自行做檢測,就令病人需自行承擔多一筆醫藥費,質疑醫院管理局既然會為公立醫院病人做檢測,為什麼又不以同一標準對待「公私營協作計劃」下的病人,「醫管局只係外判咗程序,唔係外判個病人!」該名醫生又指,衞生署負責的大腸癌篩查計劃也有同樣問題。

大腸鏡檢查。 (資料圖片)

醫護誠信同行主席、外科醫生林哲玄表示,新冠病毒可以在病人的糞便中存活,而胃、腸內窺鏡有產生氣霧的風險,現時病人若在公立醫院接受胃、腸內窺鏡,需先接受病毒檢測,但如果醫管局轉介了病人參與「公私營協作計劃」(PPP),就不會先為他們檢測,也不會資助病人自行檢測,他認為「唔檢測當然增加醫生、護理人員風險,亦增加污染內窺鏡中心環境嘅風險,從而增加交叉感染風險。」

他批評醫管局無對這批病人一視同仁,「公私營協作計劃係醫管局通過外判內窺鏡服務,去縮短公立醫院內窺鏡等候期,病人係醫管局嘅病人,醫管局只係外判咗程序,唔係外判個病人!」他認為,即使病人到醫管局門診取樣本瓶,可以獲得免費檢測,但有關服務需在數天後才提供到檢測結果,病人在等待期間也可能受到感染,並不實際,要求醫管局為參加PPP的病人提供檢測。

外科醫生林哲玄質疑醫院管理局既然會為公立醫院病人做檢測,為什麼又不以同一標準對待「公私營協作計劃」下的病人。(資料圖片)

醫院管理局回覆時承認未有為這批病人提供檢測。醫管局稱,自去年9月初開始已經在所有專科實施入院篩查,為入院病人提供病毒檢測,至於參與公私營協作計劃的病人,如有需要可自行安排病毒檢測。由去年3月中至11月30日,已有2 448名病人在私營醫療機構接受大腸鏡檢查,而由去年6月起計,有776名病人在私營醫療機構接受胃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 (資料圖片)

衞生署就回覆指,由去年1月至11月底,計劃下有超過180名大腸鏡醫生為約5,540位大便測試呈陽性的參加者提供大腸鏡檢查服務。衞生防護中心知悉有部份計劃下的大腸鏡檢查中心(特別是設於私家醫院內的中心)可能要求參加者在進行大腸鏡檢查前,提供新冠肺炎病毒陰性檢測結果。不過,由於計劃本身並沒有設定病毒檢測要求,此項檢測亦不屬於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的範圍內,因此並不會在此情况下獲得資助病毒檢測。

衞生署表示,據了解,有些大腸鏡檢查中心並沒有此項要求,參加者可與醫生討論及按個人選擇到適合的腸鏡中心接受服務。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