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海龜死亡 解剖遺體發現消化系統內有逾40件包裝紙等海洋垃圾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海龜生境受海洋垃圾入侵,關注團體過往曾在綠海龜遺體內找到膠袋、飲品包裝紙和膠手套等垃圾,反映污染情況嚴重。城大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小組今年再接收兩隻海龜的遺體,在其中一隻綠海龜屍體的消化系統內,發現夾雜超過40件小至0.3厘米,長至25厘米的海洋垃圾,種類如包裝紙、漁線和麻線等。

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小組,今年從漁護署接收兩隻海龜,其中一隻是1月25日在萬宜水庫東壩發現的一隻未成年綠海龜屍體,透過影像及傳統解剖,均無法判斷死因。

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組研究員徐振樂表示,透過影像解剖,發現綠海龜曾反芻,出現肺實變,估計曾遇溺,有機會因身體不適而未及上水呼吸,或被漁業誤捕。經傳統解剖後,發現海龜的消化系統有不少食物,裡面夾雜超過40件海洋垃圾,例如包裝紙、漁線和麻線等,長度由0.3厘米至25厘米不等。

欖蠵龜疑細菌感染致敗血症死亡

另一宗是在1月15日,漁護署接報在香港仔發現一隻以往甚少在香港出現的欖蠵龜屍體,是體型最細小的海龜品種之一,主要在印度、墨西哥出沒。經影像解剖發現,該雌性成年欖蠵龜兩邊肺部有結核,反映肺部曾有損傷或受感染。消化系統有高密度異物,傳統解剖後發現是食物,如螃蟹。由於欖蠵龜屍體較完整及沒有嚴重腐爛,小組首次為海龜進行病理學化驗及分析,評估欖蠵龜可能是死於由細菌感染造成的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或敗血症,會令血液系統失去平衡,導致器官衰竭及休克。

徐振樂呼籲,市民應源頭減廢,不要亂丟垃圾,認為污染物有機會在魚類體內積聚,除了鯨豚及海龜,也有機會被人類進食,終自食惡果。

小組以往曾在海龜體內發現海洋垃圾,例如漁絲、漁鈎、膠袋、樽裝飲品的包裝紙和膠手套。(海洋動物影像解剖研究小組fb)

小組在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先後研究14隻本港擱淺海龜個案,一半屬屍體,其中5隻體內發現有海洋垃圾,例如漁絲、漁鈎、膠袋、樽裝飲品的包裝紙和膠手套,亦有一隻曾遭船撞擊,切開龜殼的脊髓,令器官外露及受損。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