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屋道街市外現「發泡膠山」 食環署當垃圾急丟 回收機構嘆盡救

撰文:勞敏儀 黃偉倫
出版:更新:

農曆新年前夕,以往用作運送蔬菜、「有價有市」的發泡膠箱無人接手,鬧市出現「膠災」。荃灣楊屋道街市外,因發泡膠箱堆積,近日不時出現「發泡膠山」。有市民批評,「發泡膠山」霸佔道路非常不便;有食環署職員則解釋,近日臨近過年,發泡膠箱量大增,未及即時清理。記者今日在現場所見,即使「發泡膠山」獲清理,不足一小時,這座鬧市中的「小山丘」又再復現。
有回收發泡膠機構近日曾嘗試出動「救箱」,惟膠箱蜂湧而出。該機構指出,能力所限,每日只可回收一個街市、約十分之一的發泡膠箱量,形容只能「救得幾多得幾多」。

▼楊屋道街市「發泡膠山」▼

+6

記者今日正午時分,到楊屋道街市一帶觀察,在新村街及禾笛街交界,有大量發泡膠箱及垃圾堆積如山,部分膠箱已疊起,幾乎高約2米,而且附近馬路及行人路都各被霸佔約一半。街市附近,馬路不時出現人車爭路場面,再加上下雨關係,市民都頗為狼狽;行人路則僅足夠二人並排而行。

經常到楊屋道街市買餸的陳女士直言,道路被霸佔後非常不便,難以行走,過往新年都未出現同類情況,認為當局應盡快清理,騰出道路空間。

現場所見,垃圾堆傍有不少菜檔經營,不時有職員棄置發泡膠箱,部分箱內仍有蘿蔔、蔬菜等貨物。雖然現場有食環署職員,不過附近店舖仍不時丟棄垃圾,未見食環署人員作出票控,但有上前提醒,惟對方未有拾回發泡膠箱。有食環署職員向記者表示,原則上每日都有派人清理垃圾,但臨近新年,發泡膠箱量大增,未及即時清理,即使大半小時前,曾派出夾斗車清理,但之後垃圾又再堆積如山。

垃圾堆旁有不少店舖,其中一間海味店的職員表示,最近兩天都有不少垃圾阻塞道路,情況誇張,之前未有同類情況,疑臨近新年,清理的人手減少。另一肉檔職員則表示,由於新年將至,貨物需求增加,以致有更多發泡膠箱。她表示,有清潔工嘗試清理,但數量過多,未能成功清空道路。

不時有市民丟棄發泡膠箱。(黃偉倫攝)

回收機構嘆「救得幾多得幾多」

「迷失的寶藏:發泡膠回收行動」項目經理李家銘表示,以往運菜車司機會找前線拾荒者協助「駁腳」, 回收發泡膠菜箱,約5元一條(即6個箱), 「靚箱」可運返內地重用裝菜,有損毀的則運往內地回收廠處理。

但每年農曆新年前一星期,街市外的發泡膠箱「滯銷」,李直言「年年都那麼誇張,才剛回收兩車,不久後好似蜜蜂般湧出來,不用一小時就一座山」。他解釋,內地部份菜場已提早「收爐」,令運菜車減少,街市外發泡膠箱堆積如山,政府承辦商也「嗌救命」。

機構在周一(8日)起,已到荃灣楊屋道街市出動協助「救箱」,一日內回收三車、涉200多公斤的發泡膠,但要花上不少時間撕走箱上的膠紙,才能放入機器處理,也礙於場地空間及人手有限,坦言是「救得幾多得幾多」,估計「獲救」的箱只佔棄置量的十分之一。他又指,其他箱只能被夾車或壓縮車清走,葬身堆填區,但成本甚高,估計一部垃圾車原本可運送七噸多垃圾,但因發泡膠體積較大,每次裝不足兩噸就滿了,變相浪費三分之二的空間。

李家銘表示,每日只可回收十分之一發泡膠箱,形容是「救得幾多得幾多」。(資料圖片 / 黃寶瑩攝)

程展緯促正視街市回收問題

在街市進行社區研究的的藝術家程展緯表示,受疫情影響,跨境司機面對被「扣車」或罰「停賽」風險,一旦車隊現確診個案便會停收,令拾荒者頓失「出路」而感彷徨。程展緯估計,楊屋道街市附近街道,每天約有3,000個發泡膠箱無人回收,每日約兩噸多的發泡膠需運往堆填區棄置。他稱,發泡膠回彈力強,不適宜放入壓縮機,也會令堆填區更快「爆棚」。

程認為,目前街市除回收廚餘,其他回收政策欠奉,認為把膠箱棄置是最差處理方法,但與部分街市一街之隔的花市,卻有完善回收網絡。他認為,政府必須正視回收問題,建議增設中轉站暫存發泡膠箱,容許運菜車司機在過年後前往回收,以及聘請回收商,負責回收工作,免卻浪費,亦有助街道管理。

食環署回覆指,在公眾地方擺放雜物,如堆積發泡膠箱,屬街道管理問題,經常須多個政府部門協調下採取聯合行動處理。發言人指,署方首要考慮是公眾街道潔淨,並定期安排清掃及清洗公眾地方街道,若發現有人在公眾地方非法棄置垃圾,會向違例者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若發現有物品擺放在行人路面妨礙清掃工作,會向違例者提出檢控。

環保署:期望持份者商討解決方案

環保署回覆指,發泡膠重量輕及佔空間多,導致物流成本高,大量發泡膠經回收處理後只可製成少量塑膠原料,成本效益甚低,加上大部分廢棄發泡膠夾雜其他雜質,增加回收再造難度,故鼓勵源頭減廢及避免使用一次性發泡膠製品。發言人指,礙於個別街市附近缺乏固定儲存設施或地方,發泡膠箱循環再用安排面對一定挑戰,期望不同持份者商討合適臨時方案,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