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整治|教育局簡介會 稱學生不參加內地考察「有後果」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高中通識科今年九月將改頭換面,教育局與課程發展議會正就新科內容舉行一個月的學校諮詢。當局今日下午舉行兩小時的網上研討會,據了解,會上教育局代表提到,若學生未能參與內地交流團,或會在文憑成試績表留有紀錄,但暫時尚未有具體方式及定案。如果非華語學生未有持回鄉證,當局則建議,可以在香港參觀中華文代特色的地方,或參與虛擬實境(VR)考察。

教育局下午就新通識科舉行網上研討會,歷時約兩小時。(資料圖片)

教育局下午就新通識科舉行網上研討會,歷時約兩小時,由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林思嫺、負責修訂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主席劉智鵬及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樊詩琪等,負責簡介新課程及評估大綱,並設有一小時問答環節。

通識科「改革後」,內地考察會成為課程一部分,學習時數約十小時,並會做專題研習。雖然專題研習不涉及公開考試分數,但官方諮詢問卷問及研習成績的呈現方式,包括學校成績表或文憑試證書等。

若非華語學生未能北上 建議留港參觀中華文化特色地方

據了解,會上教育局代表未有回應內地交流團是否屬強制,如何處理拒絕北上的學生,但稱若學生未能考察或會有「後果」,例如可以在文憑試成績表留有紀錄,但暫時尚未有具體方式及定案。

局方代表續指,處理方式須視乎個案而定,例如若非華語學生無持回鄉證,當局建議他們可以在香港參觀具中華文化特色的地方,或參與虛擬實境(VR)考察。

至於諮詢文件提及的10小時學習時數,當局稱,當中並不包括到內地的考察時間,10小時學習時數是研習前後準備時間,考察團時間可以為1至5日。專題研習格式亦不統一。當局亦在會上稱,新科考評變為「達標」與「不達標」後,將會調底題目的程度及要求。

劉智鵬在會上指,批評「一帶一路」政策,對中學生而言太難,博士論文才會討論。(資料圖片)

據了解,會上有不少老師關注新科內容,舉例能否批評「一帶一路」。劉智鵬在會上形容,議題對學生而言太難,博士論文才會討論,但稱如教師要討論,可先呈現議題事實及理念,再提及其他國家對一帶一路的觀點,幫助學生了解議題。至於能否提及內地負面資訊,當局稱,可以提及負面事例,以帶出內地發展改善的地方。

劉智鵬在會上又稱,坊問不少對通識科的評論是無建設性、立場行先,又直言今日會上好多提問其實毋須解答, 「唔應該咁樣問問題」,希望教師明白有建設性、慎思明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