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蓄水池|建築碩士生倡成禪修地 學者促保原狀勿變城市公園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深水埗主教山地下蓄水池有逾百年歷史,因拆卸工程而曝光,引來社會關注,最終政府煞停清拆工程,古物諮詢委員會早前通過將主教山蓄水池及前油麻地配水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表示,建議日後主教山配水庫成為「鬧市中微型的郊野公園」,設展覽解說九龍中供水歷史,了解城市發展演變,但強調目的不是成為旺區,應與市民日常生活融合,盡量保留原狀。而中大建築學碩士課程畢業生林嘉慧則建議變成禪修空間,供市民治愈心靈。

主教山配水庫內部結構圖片

+21

凌嘉勤倡變鬧市中微型郊野公園

主教山地下蓄水池日後可以變成怎樣的空間?林嘉慧認為,預留給年輕人的公共空間甚少,建議可變成禪修空間治愈心靈,強調政府不應干預建築物,可加固頂部讓附近居民繼續在上蓋平地活動。

凌嘉勤亦希望,該處不會成為另一個香港公園、九龍公園等城市公園,建議成為「鬧市中微型的郊野公園」,並設展覽解說九龍中供水歷史,了解城市發展演變,但強調目的不是成為旺區,而應與市民日常生活融合。對於有建議開拓車路,在配水庫舉辦演唱會、咖啡座,他認為不適合,應保留原狀,著重「Low Impact」(低影響),簡單如增設樓梯下去即可;但配水庫光線不足,建議可開多少許上蓋,增加光線及通風。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認同不應成為公園或地下城,認為除了保育建築物,還要保留社會及地區價值,若變得商業化將變得難以管理。

+2

至於配水庫上蓋的保留程度,林嘉慧認為頂部是重要元素,倘拆走上蓋,地下紅磚拱門便要加固,變相破壞原真性及建築物價值。

但何鉅業認為,配水庫頂部有不少破損,加上是石屎頂,要繼續使用上蓋空間,需要改善及加固,才有機會再觀賞多百年,強調盡量保留原有建築是大原則,但在合理平衡下提供長遠使用價值,或需要妥協。

有限度開放須限制人流、增恰當管理

對於政府考慮在安全情況下,有限度向公眾開放配水庫,凌嘉勤認為必須有恰當管理及限制人數,又指短期內未必能增設洗手間及供電,在保育前提下市民要接受入內有限制觀賞。

而何鉅業亦指,若無限量讓市民進入,對空氣環境構成污染。他解釋,早前觀察發現,自從頂部被打開後,外來空氣進入後構建物出現變化,建議有限度開放,最重要是適可而止。

建議增平台交流

至於長遠保育政策,林嘉慧認為今次事件反映政策與社會期望有落差,亦欠平台讓不同持份者表達意見,以致意見雜亂無章,認為應設平台收集意見及具教育成分。凌嘉勤認為目前機制完整,但操作者的價值觀、知識層面及人力資源有所限制,認為這類人為構建物有長遠歷史,政府事前起碼要派員到場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