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院結業|近5年27戲院「謝幕」 僅半數重開 部份轉健身室接手
【戲院結業/戲院結業2025/戲院結業潮/電影寒冬/戲院寒冬】近年香港電影行業處於「寒冬期」,由2020年8月即自疫情至今約5年,至少有27間戲院停業、結業或宣告即將結業,除了UA院線全線走入歷史,連昔日電影院線龍頭嘉禾亦大規模縮減,兩年內有5間戲院離場,包括即將於6月1日最後營業、有56年歷史的海運戲院。
以往戲院結業屬少數,緊接會由其他院線接手。然而,27間結業的戲院中,僅得約半數有其他院線接手,有部份因為重建面臨清拆,成為港人回憶;亦有不少至今丟空,未再有人承租;但也有少數戲院舊址,轉由24小時連鎖健身室承租。最諷刺是位於荷里活廣場的前百老滙戲院結業後,由MCL接手經營僅兩年,再次結業,近日獲影藝接手將再重開,又如何面對「戲院結業潮」的衝擊呢?
戲院結業潮自2020年8月28日筲箕灣 L Cinema結業開始,而最新宣布結業的海運戲院,將於今年6月2日起正式結業。由第一間到第27間,相隔約1,740日,如果平均計算,即每隔約64日、即大約兩個月,便有一間戲院離場。
回顧這結業潮的前半階段、即首870日,政府多次收緊防疫措施,戲院一度需要停業,以及限制入場人數。當時有11間戲院結業,主要為UA院線在2022年2月及3月,一次過全線結束7間戲院業務,令這個在港經營超過25年、高峰期曾在全港經營12間戲院的院線步入歷史,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
不過,觀乎該11間戲院的舖位去向,似乎當時各院線仍對前景甚感樂觀,多達9個舖位有其他院線接手,包括MCL成為「大戶」,接手經營4間戲院(見表),其餘接手的院線包括英皇、嘉禾、百老匯等。
至於餘下兩個舖位不再經營戲院,其中元朗戲院的大業主申請重建大廈,而CINEMA CITY位於銅鑼灣糖街樂聲大廈的戲院,部份舖位現時由連鎖健身室24/7 Fitness承租。
然而,在這1,740日的後半段,由2023年1月開始,亦即香港剛開始復常,戲院等「表列處所」不再有人數限制之時,卻才是「苦日子」伊始。16間戲院先後宣布結業,並以嘉禾院線佔最多,共有5間,包括有56年歷史的海運戲院。電影人黃百鳴創立的Cinema City,亦有3間戲院結業,包括銅鑼灣JP、九展星影滙、旺角朗豪坊,其中九展因為重建,即將面臨清拆,不會緊接再經營戲院;其餘兩間則分別由影藝及百老匯院線接手。
老牌院線新寶旗下銅鑼灣總統戲院、旺角新寶戲院亦先後在去年及今年結業,至現時該院線全港僅剩一間戲院。MCL、百老滙兩個大型院線同樣有兩間戲院結業,最諷刺是位於荷里活廣場的前百老滙戲院,於2022年3月結業後由MCL接手舖位,至今年1月再次結業,事隔4個多月,舖位最新圍上裝修圍板,由影藝戲院接手即將重開。
這段期間結業的16間戲院,僅4間處於旺區的舖位獲同業接手,部份仍未知最新去向,另有舖位被納入重建;北角新光戲院交還業主作教會會址用途,24/7 Fitness亦再接手多一個戲院舖位。
這波戲院結業潮,除了看到昔日電影院線龍頭嘉禾業務逐漸縮減,原本在前半段似乎想超越百老匯搶佔市場的MCL,在後半段時期面對港人北上、消費力轉弱,對再開戲院的行動稍緩。反而近期看到中資背景的影藝戲院似乎愈見進取,未知這次尚未結束的「戲院結業潮」,又會否令香港電影院線龍頭「大洗牌」?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早前預計,戲院結業潮是陸續有來,透露當中不少是因為租約期滿。不過,業界正積極密謀對策,除了研究剪輯「戲院版本」的港產片外,田啟文早前又透露知道有財團投資多開幾間戲院。本港影業的未來有否一線生機,似乎仍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