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五女生雙親患癌同月逝 患思覺失調仍自強 「唔可以低谷停留」

撰文:洪芷菁
出版:更新:

青協今日(5日)透過「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表揚20位自強不息的本港青少年,當中不少人經歷家庭變故、患上惡疾,卻迎難以上。有中五女學生分享,在六年前,父母同月相繼因患癌而離世,大受打擊而陷入情緒低谷,更誘發思覺失調,「我好孤單……當我從學校返到屋企,係好清靜、好黑暗,我覺得好無助啊,點解會發生呢種事?」

後來她在親友鼓勵下慢慢走出陰影,甚至擔任義工,為社會有需要人士送上關懷。她認為,人生如坐過山車,有高低起跌,「我哋唔可以喺低谷嗰度停留吖嘛。」

我好孤單……當我從學校返到屋企,係好清靜、好黑暗,我覺得好無助啊,點解會發生呢種事?
鄧樂琳
鄧樂琳來自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的中五女學生,其父母分別患上肺癌及腎癌,她因受打擊而患思覺失調,目前病情正在好轉。(洪芷菁攝)

雙親一個月內離世 曾自怨自艾 「點解嗰天要咁對我」

「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今日(5日)舉行頒獎禮,該計劃共接獲72間中學及青年服務單位提名的185位學生參與,共20位學生得獎。鄧樂琳,來自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的中五女學生,父母分別患上肺癌及腎癌,在2019年同月相繼離世。因此,她大受打擊,整日躲在家中亦拒絕吃飯,消瘦不少。後來,姑媽帶她到醫院,她被診斷為思覺失調。

她憶述入院前一晚,突然大哭,「點解嗰天要咁對我,我好孤單……當我從學校返到屋企,係好清靜、好黑暗,我覺得好無助啊,點解會發生呢種事?」

在治療期間,鄧樂琳曾入住多間醫院,包括天水圍醫院、瑪麗醫院、瑪嘉烈醫院及屯門醫院。她指,住院期間情緒低落,「呢一段期間好辛苦啦,有時候我會發作,我會亂咁打自己,我覺得好無助,我真係覺得自己好唔正常……我同其他人,所以我好頹啦。」不過,她感恩有姑媽和社工姑娘一直的陪伴鼓勵。

「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今日(5日)舉行頒獎禮,該計劃共接獲72間中學及青年服務單位提名的185位學生參與,共20位學生得獎。(洪芷菁攝)

未能接納自己 入住精神病院後 拒絕服藥、逃跑

鄧樂琳記得,轉去一間精神病院後,曾經連續一個月拒絕服藥吐藥,甚至逃跑過,「因爲我覺得我接受唔到自己,點解我係咁嘅樣,我覺得我真係好無助、冇用。」

後來,有一位護士經常開解她,加上有病友與她分享自身經歷並鼓勵她振作起來,「我突然間明白,其實人生係自己㗎喎,點解唔努力拼鬥一下呢?所以我就開始接受食藥。」

「因為人生路上好似過山車,你會高低跌落嘛,我可能就喺低谷,但係我哋唔可以喺低谷嗰度停留吖嘛。」鄧樂琳說道。

因為病情,鄧樂琳住院六個月,輾轉多間醫院,學校成績因此退步許多。不過,她指老師開解她,「慢唔緊要,但係最緊要,你係一直前進。」這句話後來成為了她的座右銘。

人生路上好似過山車,你會高低跌落嘛,我可能就喺低谷,但係我哋唔可以喺低谷嗰度停留吖嘛。
鄧樂琳
鄧樂琳來自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的中五女學生,其父母分別患上肺癌及腎癌,她因受打擊而患思覺失調,目前病情正在好轉。(洪芷菁攝)

多做義工充實自己 病情有所舒緩

經歷痛失雙親及患疾,鄧樂琳愈戰愈勇,她表示希望多做義工,認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都需要被關懷。她憶述去年到洪水橋探訪獨居長者,對方看見她後表現熱情,在一兩個小時的交談後,她發覺他們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關懷。

現時,鄧樂琳每一至兩個月覆診一次,並可以減少服藥劑量。她表示,因患上思覺失調,體會到「唔可以有標籤,同佢哋講原來我哋都係同一類人,我哋都係人,我哋都係需要關懷,我哋唔係異類。」

她認為人生要經歷更多,而不是質問:「點解有呢種嘢發生呢?其實都係一種經驗、一種價值,係人生價值,令到你嘅人生經歷充沛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