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仔上市|18區144分店 兩學者分析成功之道 抵食兼似麥當勞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譚仔國際近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中招股書披露譚仔、三哥,目前共有148間分店,其中144間遍及全港18區。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指,譚仔成功之道在於「抵食」取勝,加上近年被日本財團收購,日式管理手法更科學化,如中央廚房、煮食及服務標準化等,都是餐飲業快速擴展版圖的要點。另外,譚仔、三哥不完全相同的菜單,增加了商品差異化優勢。

譚仔及三哥品牌擁有超過24年歷史,據初步招股書指,譚仔國際合共經營148間餐廳,包括覆蓋港九新界18區的72間譚仔餐廳及72間三哥餐廳、中國內地深圳的1間譚仔餐廳及新加坡的3間三哥餐廳。招股書又披露,截至2020年12月底止9個月業績,首九個月收整體收入錄得12.98億元,按年微跌0.46%;其中譚仔收入佔6.49億元;三哥佔6.48億元。

+6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煮食方式而言,西式快餐模式較易複製,一般中式菜式則相對較難,香港成功快餐連鎖店例子如大家樂、大快活;上市茶餐廳方面,則有太興、翠華等。

他認為,譚仔成功之道,其一是主打雲南米線,當年在港起家時屬少見,加上以平價領先,酸辣口味迎合年輕人喜好,「以前啲人較少食辣,依家多咗」。麥又以經濟角度分析,定價親民的食物,在經濟較差時吸引更多人光顧,去年疫情下,餐飲業雖然因社交距離措施等,生意額大受打擊,快餐店、米線店等已是相對「無咁傷」。

麥萃才指譚仔成功之道在於「抵食」取勝,加上近年被日本財團收購,日式管理手法更科學化。(資料圖片)

另外,譚仔、三哥2018年被日本財團收購,麥直言日式經營模式更精準化,加上財團有上市經驗,或令譚仔以更科學化管理運作,加上兩間分店設不完全相同的菜單,增加了商品差異化優勢。

他解釋,如中央廚房、煮食及服務標準化等,都是餐飲業快速擴展版圖的要點,其他分店可容易跟隨,以員工為例,入職條件不會太高,「例如好多呀姐係一個特色,即使廣東話唔純正,接受訓練後,都可提供標準服務。」

除了以米線打出名堂,「譚仔姐姐」印象亦深入民心。(資料圖片)

除了以米線打出名堂,「譚仔姐姐」因口音問題,親切印象亦深入民心,是否亦是成功原因之一?他則認為,相關手法只是炒作宣傳,增加市民對其印象,「一次半次未食過,會去睇睇」,但坦言餐飲業間競爭很大,終仍是以質素、定位及價格等取勝。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

李兆波:運作與麥當勞類似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亦分析,譚仔運作模式與麥當勞、肯德基類似,餐牌、製作過程簡單,以中央廚房形式,準備湯底、餸菜,「土匪雞翼都好容易整。」他解釋,華人餐飲方面難向國際化其中一個原因,因餐牌複雜,「粵菜係好難咁做」,料譚仔會繼續向外拓展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