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得獎名單出爐 生物科學醫學獎得主研究或有助抗疫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表彰成就超卓科學家的2021年度「邵逸夫獎」今(1日)公布名單。其中生物科學與醫學獎得主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斯科特·埃姆爾(Scott D Emr),其對內體蛋白分選轉運複合體(ESCRT)的突破性發現,對理解及介入膜生物學有重大貢獻,相關理論除可應用於認知障礙等藥物外,日後或有助於對抗新冠肺炎。
大會表示,今年正值疫情的艱難時期,領獎安排將視乎疫情發展,適時公布。「邵逸夫獎」每年頒發一次,設有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3個組別,每項獎金120萬美元,以表彰成就超卓的科學家。

2021年度「邵逸夫獎」今日公布名單,左三是楊綱凱,右二是陳偉儀。(盧翊銘攝)

今屆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將頒予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斯科特·埃姆爾(Scott D Emr),以表彰其於內體蛋白分選轉運複合體(ESCRT)運輸途徑的開創性發現。

他以結合分子、生化及結構方法,成功找出ESCRT的核心作用,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中大副校長陳偉儀解釋指,埃姆爾成功拆解及闡明ESCRT的運作原理,其猶如細胞中的機械運輸帶,將在內的5個複合物輸送至指定目的地,包括將已毀壞的蛋白降解。陳偉儀續指,現時部分神經退行症如認知障礙的藥物,有使用相關原理,未來亦有望可應用於對抗新冠肺炎病毒,協助降低其繁殖率。

天文學獎則由兩名女科學家勇奪,包括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太空研究所所長維多利亞・卡士比(Victoria M Kaspi)及喬治華盛頓大學物理系系主任赫里莎・庫韋利奧圖(Chryssa Kouveliotou)。她們對理解磁星作出貢獻,並開發新穎和精確的觀測技術。邵逸夫獎理事會主席暨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指,磁星屬於高度磁化的中子星,與很多壯觀的天體物理學現象有關。雖然中子星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宋朝,但經後人不斷探索,陸續有新發現,兩名得獎學者的發現,成功確認擁超強磁場的磁星存在,並描繪出它們的物理特性。

數學科學獎則由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數學系榮休教授尚-米歇爾・比斯姆,以及美國紐約大學科朗數學研究所數學教授,傑夫・奇格(Jeff Cheeger)奪得,以表揚他們對現代幾何學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