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環保署目標2023年中徵費 專用袋有防偽設計用特別字體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徵費)條例草案於上月底在立法會通過,醞釀近16年的垃圾收費,終於事在必行。政府早前透露,條例通過後,會設18個月準備期。
環保署副署長陸嘉健近日接受多間傳媒訪問時透露,港府內部目標是於2023年中正式實施,不過屆時亦需視乎經濟、疫情再決定。他形容,雖然目標具挑戰,但條例通過後,可展開更多準備工作,有信心達成。

徵費實施後,市民需使用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準備期內會免費派發,往後將會收費。環保署表示,指定垃圾袋的具體設計未落實,但有防偽特徵,同時會採用特別字體,亦會印上二維碼(QR code),以及膠袋批次編號。一旦出現次貨,市民亦可退換。為防有人違規棄置垃圾,當局將研究於垃圾站設閉路電視監察。

港府早前透露,條例草案通過後,將設18個月準備期,之後正式生效,並有6個月適應期,期間市民如違規,執法人員會先警告。環保團體質疑時間太長,擔心實施徵費日期最終不了了之。

陸嘉健近日受訪時披露,港府內部目標是2023年中正式實施徵費,形容為「deadline(死線)」。他表示,18個月準備期確有挑戰,但條例通過後,部份準備工作可同時開展,故有信心完成。不過他亦稱,假如屆時經濟環境差,疫情嚴重,便未必是徵費生效的好時機。

明年3月為指定垃圾袋生產合約招標

條例通過後,港府其中一項工作便是為指定垃圾膠袋招標。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胡勁欣表示,預料2022年3月展開第一次招標,9月會開展第二輪,預留時間予膠袋廠準備。她透露,大約需6至8間本地中小型膠袋廠生產指定垃圾袋,現時有約30間廠表達意向,全部均有10年或以上製造經驗,預計屆時膠袋每月每間廠總產量達900萬至1,200萬個,即全港月產最多9,600萬個。

指定垃圾袋設不同大小尺寸。環保署提醒,現時展出的膠袋並非最終成品,設計仍未敲定。(梁鵬威攝)

指定垃圾袋將有防偽特徵

胡勁欣表示,按現時的戶數及商戶數量初步推算,每日全港大約消耗300至400萬個膠袋。不過估計徵費生效後,市民會減少棄置垃圾。談到指定垃圾袋的設計要求,她表示,每個袋需要有五成物料可回收,每個分三層,中間一層為回收膠。根據近年的研究結果,將不會使用生物降解款式。

她續指,垃圾袋會有特徵識別,包括採用特別字體,另會印上QR code供市民連結至相關網站及應用程式。垃圾袋上亦印有批次號碼以供辨別,一旦出現次貨,市民亦可以替換。她又透露,垃圾袋有防偽特徵,但未有進一步詳情。

再考慮路旁垃圾桶的設計及放置數量

垃圾徵費的其中一大爭議,是如何確保市民使用指定垃圾袋。陸嘉健承認,確實難以完全避免,即使台北、首爾等已實制垃圾徵費的城市,仍有人會胡亂棄置。

環保署助理署長鄭懿嘉表示,即使是單幢樓、三無大廈,都需使用指定膠袋,除透過教育、宣傳,港府亦會考慮於垃圾站設閉路電視監察,警剔市民,並針對犯法黑點執法。她強調,現時非法棄置建築廢料的黑點亦設有閉路電視,會放置告示,提醒已安裝有關設施。另外,計劃生效後,會視乎情況,再考慮路旁垃圾桶的設計及數量。

正研究初期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安排

港府亦計劃,在條例通過後初期,向市民免費派發指定膠袋以便適應。陸嘉健透露,當局正研究以派發膠袋換領券形式處理,但仍要考慮細節。另外,港府去年推出綠綠賞積分計劃,他表示,市民日後或可用積分換領指定垃圾袋。

至於廚餘回收的問題,陸嘉健表示,回收廚餘並不容易,因為不能隔夜,現階段只能處理食肆廚餘。他表示,處理家居廚餘更複雜,如果每戶將廚餘拿到屋外,由於太多汁液,或引起衞生問題。被問到現時廚餘廠未能處理所有廚餘,當局回收後,會如何處理剩下的廚餘時,署方未有正面回應是否選擇棄置。當局強調,希望從源頭減少廚餘,並正興建新的廚餘廠。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