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引入AI技術 篩查肺片異常高危患者 求診程序比以往快兩倍

撰文:曾凱欣
出版:更新:

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求診量龐大,醫管局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透過AI自動分辨出肺片結果是否有異常,例如出現白影或者「花咗」,篩選出較高危、有機會患癌或肺炎的患者,讓醫生可以提早收到X光結果並作臨床診斷,比以往的程序快近兩至三倍。計劃今年起續步於醫院管理局核下73間普通科門診部及醫院急症室正式使用,至今已分析32,500張病人肺片,並篩選出約12,500張較高危的肺片影像,準確度近九成。

AI模擬測試於2017試行 實測4,200多張病人肺片

醫院管理局放射統籌委員會主席王耀忠指,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每年處理超過三百多萬人次的X光影像,當中有六成為統稱「肺片」的肺部X光影像。以往公院使用「先照先得」的方式排序病人,再將X光片交予主診醫生,由主診醫生經臨床判斷得出報告,過程需時。

計劃的AI模擬測試於2017年10月起,分別在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屯門醫院展開,為期約半年,共測試4,200多張病人肺片。透過新引入的人工智能技術,王耀忠指,AI能夠自動分辨出肺片結果是否有異常,例如出現白影或者「花咗」,篩選出較高危、有機會患癌或肺炎的患者,讓醫生可以提早收到X光結果,比以往程序快近兩至三倍。

今年於73間普通科門診部及急症室應用

王耀忠稱,新技術經測試後再於該三間醫院推行先導計劃,結果理想,今年起會續步於醫院管理局核下73間普通科門診部及醫院急症室正式使用,至今已分析32,500張病人肺片,並篩選出約12,500張較高危的肺片影像,準確度貼近九成。

未來可應用於髖關節、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結果

屯門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雷俊達指,急症室每年需要處理近40萬張肺部X光,除了臨床判斷外,在病人離開後,醫生會按「先到先得」的原則,再複檢病人的X光結果,確保沒有走漏。於今年3月採用新AI技術後,醫生除了在臨床判斷時,可以即時見到AI提示報告異常外,更有助醫生按緩急輕重將病人分流。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信息)彭育華指,醫管局於計劃初期使用了約7,000張病人肺部X光片作人工智能技術訓練,每張肺片亦經過專業的醫生判斷影像是否有異常。未來希望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分析寬關節、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結果,期望最快於今年年底將計劃擴展應用至髖關節X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