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劏房母子排公屋近8年 批政策畫餅充饑 盼收地建公屋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住屋問題纏擾社會多年,公屋輪候時間升至近6年高位;新一份施政報告出爐,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多項房屋土地政策,不過大部份屬中長期的「房屋願景」。
居於只有100平方呎劏房單位的單親媽媽周女士,兩母子輪候公屋近8年,批評新一份施政報告對基層市民無幫助,多項措施屬「畫餅充饑、紙上談兵」,斥政府從未兌現上樓承諾,「個時話3年上樓,依家畀夠double(雙倍)你都唔得。」

周女士與6歲大的兒子居於觀塘的劏房單位,月租4,800元,佔去周女士近一半月入,兩母子只能從日常生活減省開支,「盡量自己煮飯,最多帶下仔仔去食麥當勞,最平啦。」

兩個家庭共用廚、廁、飯廳 房間僅100呎空間

廚房、廁所、飯廳需要與另一個家庭共用,缺乏私人空間,「人地食飯就要入返房。」房間僅約100平方呎,周女士指房內空間只夠擺放一張床及一個無門的衣櫃,「一開門就要上床。」年幼的兒子好動,惟屋內僅餘的活動空間只有上格床及地面之間距離,兒子不時從床上跳下,「佢成日畀驚喜我,一沖涼見到隻腳瘀晒。」作為母親,周女士固然心痛兒子的損傷,希望帶給他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住係最重要,唔通要瞓天橋底咩。」

於2年前搬往現居單位前,周女士居於茶果嶺村的寮屋劏房達10多年,兒子出生後才開始輪候公屋。她當時仍抱有希望,估計4年內應可獲安排上樓,「嗰時諗法美好。」隨年月過去,等上樓至今已7年多,目標卻遙遙無期。她最近獲安排見主任,不過坦言只剩下麻木,「淨係想畀仔仔有一個獨立的屋企。」

+5
個時話3年上樓,依家畀夠double(雙倍)你都唔得。

▼2021年《施政報告》房屋問題重中之重▼

+14

盼政府收地建更多公屋

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周女士直言無幫助。她指,基層市民只盼能早日上樓,惟政府提出的填海、發展新界北需時長,對她而言屬「太遠」,形容政府「畫餅充饑、紙上談兵」。

增建公屋亦要增過渡屋

她認為政府一直忽視基層家庭的需要,從未兌現上樓承諾,「嗰時話3年上樓,之後4年、5年,依家畀夠double(雙倍)你都唔得。」她又批評政策只顧及中產的需要。她希望政府能收地建更多公屋,公私營房屋比例至少達八二比;亦同時要增加過渡性房屋的供應。她以觀塘區的過渡屋項目為例,形容「爭崩頭」,往往由數百個家庭爭數十個單位。顧及供應量之餘,她建議應放寬申請的門檻,認為只要符合申請公屋資格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