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激發思考 商人變廁所發明家 環保廁所儲排洩物一年變農家肥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身處郊外,人有三急,流動廁所滿布陳年糞漬、臭氣逼人的固有印象,或不禁令人卻步。有港商發明環保生態廁所,以「無需沖廁」作為賣點,大小二便「跣」入儲存區,再靠通風管帶走臭味。糞便儲存至少一年,變成如泥土般的肥料回歸自然,抹去用家對流動廁所的負面印象。

▼環保生態廁進駐大埔鳳園有機菜園▼

+6

在大埔鳳園村的有機菜園,今年5月安裝一個環保生態廁所,綠色的塑膠外圍,下面的啡色膠箱承載排洩物,頂部有兩條通風管,靠循環不斷的空氣驅動抽風。走入廁格,未發現明顯臭味,簡單得只見蹲位,大、小二便直入儲存區後,不用沖廁即可離開。

廁所無水無電,操作回歸最原始。排泄物落入儲存區前,先經過斜度約70度的波浪形透氣板,令糞便不會堆疊成小山丘,向下滑形成層片,增加空氣與糞便接觸。空氣進入儲存區,再經廁所頂部的一對通風管排出,既帶走臭味,亦令糞便有氧分解和風乾。DehTlet技術總監林卓鴻解釋,「喺充滿氧氣環境中,(糞便)厭氧菌會死,耗氧菌大量繁殖,分解糞便,所以無臭味。相反,存放喺密封箱體,無空氣,糞便中嘅耗氧菌會死,剩返厭氧菌,同樣會分解糞便,但會釋放惡臭。」

林卓鴻考慮到無論是五星級或普通郊區廁格,也有機會遇到無公德心用家,一旦坑邊被沾上排洩物,可撒上少量熟石灰,把殘餘的糞跡掃入坑,就是堅持盡量不用水。

林卓鴻表示,走入廁所幾乎沒有臭味,故不會吸引烏蠅。(張浩維攝)

糞便可儲存至少一年變肥料

安放在田野的廁所,糞箱不必日日清,一年只需翻堆3次增加糞便與空氣接觸,再儲存至糞箱後方區域,清理雜物即可。林卓鴻說,「郊外公用廁所有汽水罐、眼鏡,甚至有電話,(市民的隨身物件)唔小心跌落去就唔執……最後可以變肥料只有三成,七成都係垃圾,當清道夫將佢哋分開」,待糞便存放至少一年,脫水後成沙狀或泥狀,沒有臭味,蟲蛋、細菌等因脫水而死去,屆時糞便也可回歸自然,變成農家肥。

至於尿液可讓其自然沉底,或儲存在最底層後稀釋作灌溉,毋須接駁管道或化糞池。但是,人流頻密如郊野公園、地盤等使用率較高,清理次數較頻密,運往小型農地天然生曬成肥料,「呢種設計一滴都無浪費。」

沙士糞渠播毒反思 商人變發明家鑽研屎坑

2003年沙士疫症疑因糞渠播毒,激發當時只是一介商人的林卓鴻思考「點解一個廁所可以搞到大家咁頭痛?」他決心發明一個環保生態廁所,第一代設計加入機動輸送帶,在內地鄉村試用,但不耐用,螺絲或脫落,機件或生鏽,輸送帶或損壞老化,有日機械突然「罷工」,坑裡堆滿糞便,收到「急call」救亡,他帶著挫敗善後,但仍未認輸。至2008年某夜,他突然忽發奇想,簡單如一個滑板或已能取代,「無機械零件,少一個壞嘅機會」。

他反覆在家中廚房、廁所,用面團仿製硬的、軟的、爛的、糊狀的糞便,測試不同材質滑板效果,不禁道「唔係咩高科技,只係將概念喺生活中實踐,有啲材料長期曬會變脆,所以改用PE(聚乙烯),(廁所)可以用至少20年」。與屎坑奮戰多年,終誕生他目前最滿意的環保生態廁所3.0版本,最感謝還是太太無怨地在旁幫忙善後。

曾遇冷言冷語「好搞唔搞走去搞屎坑」

發明環保廁之路,花費7位數字資金研發,在漫長的鑽研過程中不被旁人看好,「好搞唔搞走去搞屎坑」等冷言冷語不斷,誰能預料被嘲笑的發明,今天竟能進駐南大嶼山郊野公園、芝麻灣十塱、鳳園蝴蝶保育區、元朗大江埔,以至大小地盤等。他說,在山區、鄉村未能接駁糞渠,或隨便挖一個洞處理排洩物,結果影響生態,附近魚塘水變黑,這個設計可突破地理及配套限制,冀未來可以走入香港郊遊徑。

林卓鴻形容發明是漫長過程,不是兩、三年就有好設計,感謝太太一直在旁支持。(張浩維攝)

扭轉用家如廁不好經歷

試用4個月的有機菜園Grow Something負責人Agnes形容「感覺幾ok、舒服」。她解釋,村口的臨時洗手間不足以應付需求,清潔也不頻密,「污糟啲,會唔想去,打開已經成陣臭味走出嚟,忍得就忍啦、唔去喇,或者好急,好唔情願情況下唯有去啦」。她曾打算自行租用一個流動廁所,發現價格亦不便宜。

當知悉有環保廁所,對其主打不用經常清潔、善用廢物的概念感興趣。Agnes起初還擔心有氣味,用後發現「相對上氣味少好多,甚至好似不覺得自己在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