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研究:八成SEN兒童曾被虐 學童沉迷打機上網嚴重

撰文:鍾麗霞 鄭翠碧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近兩年,小朋友留家時間增,加上停課、上網課、體育設施關閉等,令兒童身心健康亦受影響,其中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引發的問題惹人關注。香港大學一項在疫情期間跟進140名小三及至中五學生的研究發現,學童普遍出現「晚睡、遲起床」情況,每日平均使用電子產品於娛樂上亦增一小時。
疫情亦令虐兒問題惡化,港大的研究亦發現,疫情下約80%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曾被肉體及精神虐待。

林鄭月娥出席年度兒科學術會議。 (主辦機構提供)

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科醫學院、香港兒科護士學會及香港兒科護理學院聯合舉辦的年度兒科學術會議,今日(30日)在香港兒童醫院演講廳舉行。由特首林鄭月娥、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主持開幕典禮。

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兒童醫院除了為病童提供治療服務外,亦會主力做研發,而政府將於落馬洲設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以及在新田構建新田科技城,日後在生命健康方面可以有更多發展,香港在這方面相對有優勢,因為有很多專家人才,相信日後若要發展新藥物、新疫苗,都可先於香港做研發,再於大灣區大量生產。

她又指,日後會更關注兒童的心理健康,以及阻止任何人傷害兒童的健康及生命。她重申,政府應設兒童事務專員,為兒童爭取權益。她並稱,未來會推動女性重投社會工作。

林鄭月娥續稱,衞生署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目前仍有四成人手短缺,因此政府早前提出放寬引入海外醫生的門檻,就是為了引入人手,縮短兒童輪候的時間,希望反對放寬的人士能夠明白這是為了香港人的健康著想。

今年學術會議主題為「新冠疫情新世代中兒童的健康和發展」,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兼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葉柏強稱,研究發現停課加上居住環境限制,兒童體能、認知能力及精神健康,甚至與家人關係均受到嚴重影響。

疫情期間兒童普遍運動少、晚睡遲起

他指,研究發現,幼童、男孩、低收入家庭、父母離異、父母或兒童本身有病患,有較高風險在疫情期間出現行為問題。研究團隊亦比較2019年9月至去年1月,及今年3月至4月,共140名小三至中五學生的睡眠及活動習慣,發現疫情期間兒童普遍較晚睡及遲起床,使用電子產品於娛樂的時間平均每日增加一小時,以6至12歲兒童最為明顯。父母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較低的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較多、運動較少。

疫情下家暴個案增加令人憂慮,他稱,研究發現約80%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曾被肉體及精神虐待,更有兒童被非常嚴重虐打,他認為需於疫情後持續支援兒童,盡早介入提供協助,如確保兒童有足夠睡眠及運動,適當使用電子產品等。

護眼貼士:戶外活動每周達14小時

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兼香港兒童醫院眼科部主管任卓昇稱,中大推行的香港兒童眼科計劃,到今年跟進了逾3萬名兒童及6萬名家長,顯示香港是全球近視患病率最高的地方之一,約40%的8歲兒童有近視,約70%的成年人有近視。若父母都有近視,子女有近視的風險增加12倍。

他建議推廣「守護兒童健康靠護眼」概念,兒童需維持良好生活及使用電子產品習慣,包括戶外活動時間應達至每日2小時或每周14小時、每閱讀30分鐘應讓眼晴休息等。中大早前研究亦發現,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助控制近視,減少併發症風險。

葉柏強表示,近期醫管局接收的虐兒個案增加了幾成。(資料圖片/黃文軒攝)

公立醫院病房接收虐兒個案近期大幅上升

葉柏強在會議後的記者會表示,疫情高峰期時難以發現虐兒個案,現時開始復課,便浮現了各種問題,例如近期很多學童自殺,而根據他觀察,公立醫院病房接收的虐兒個案近期大幅上升,反而同期傳染病入院個案較以前少,高危地區的虐兒個案上升了三成以上,高危區包括屯門及觀塘,更可能連帶有涉及性侵的個案。而肉體虐待包括身體虐打、用煙頭燒皮膚、打頭、搖晃等。

葉柏強指,該研究於去年中進行,訪問約400名特殊學校的師生及家長,發現逾8成曾被虐,包括精精及身體傷害,近3成被疏忽照顧,逾兩成被嚴重身體傷害。

他稱,曾有8歲小三男生,剛復課後被老師發現身上多處瘀傷和滕條印。老師告訴社工轉入醫院檢查。發現疫情下男生跟不上學習進度,無法完成很多的功課令媽媽很大壓力,再加上老師告訴媽媽其子上網課時經常不專心,所以媽媽多次體罰兒子,父親因做飲食開工不足亦加添令媽媽的壓力。男生幾天後復原,個案由社工繼續跟進。

另外,葉柏強稱近期門診亦「爆晒」,收到很多癡肥和營養失衡的個案,近日肥胖新症增加三、四成,而且這些肥胖並非病態性,而是營養性和運動性,由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而致。

任卓昇則指,追蹤800名兒童後發現,疫情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是每天2.5小時,疫情後則升至6.8小時;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就大幅減少,由疫情前每天75分鐘,跌至疫情高峰期的2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