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轉型養港產小龍蝦 住組合屋、餵黑水虻不吃垃圾 年底應市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談及小龍蝦,總會被扣上「專食垃圾」、「坑渠養」等負面標籤。有本地公司復興本地魚塘之餘,今年更大量養殖80萬隻港產小龍蝦應市,冀為小龍蝦「洗底」。牠們可居住在如組合屋般層層疊的蝦屋,也可與寶石魚混養,主打「港產」、「高質」及「有食安認證」,用鮮味留住港人的胃,也希望是次經驗可以活化魚塘,吸引年輕人入行,重振本港養魚業。

▼港產小龍蝦最快年底應市▼

+4

繼本地養殖大閘蟹、每條身價萬元「忘不了」後,生態魚蝦蟹科技有限公司再有新搞作,今年試行繁殖澳洲螯蝦(俗稱小龍蝦),最快今年底有80萬隻推出市場,每公斤售價240元,平均每隻近20元。

取名「港龍」免負面標籤

學名「克氏原螯蝦」的小龍蝦,早年風靡內地,但被指雜食,在污染的水源仍可生存,令不少港人卻步。公司發起人之一程詩灝說,「『小龍蝦』名字好差,被以為生活在猶如屎渠的養殖環境生活」,為免混淆決定命名為「港龍」。

莊恩傑曾參與工廈養殖澳洲螯蝦,建立數據庫供養殖業界參考。(歐嘉樂攝)

由工廈到魚塘養殖

近年有「90後」試驗在工廈養殖澳洲螯蝦,成功自行繁殖蝦苗,建立數據庫提升存活率,今年成功引入「生態魚蝦蟹」位於白泥佔地二萬平方呎的室內養殖場。場內設有120個帆布養殖池。以每池放置10層蝦屋計算,一個兩平方米養殖池可同時飼養最多300隻澳洲螯蝦,年產3萬隻,料一年可回本。程詩灝預計,可以全年供應的澳洲螯蝦,2至3年內需求量可增至2,000萬隻。

曾參與工廈養殖的可持續水產發展研究協會秘書長莊恩傑,是該項目顧問。他說,小龍蝦在黃昏覓食時會互相殘殺,損耗率可高達8成,故最重要是提供足夠飼料、有足夠蝦屋及分開公母養殖,亦要控制溫度在16度或以上,溶氧率維持在60%至70%,就能提升存活率。粟米、三文魚粉、甚至被視為「廚餘清道夫」的黑水虻,可作為小龍蝦食糧。「港龍」亦可與寶石魚混養,魚吃剩的飼料,在池底的小龍蝦也不會浪費一併吃清光,彼此和平共處。

傳統養魚戶多養四大家魚 望「港龍」拓養殖業新出路

傳統養魚戶一向在魚塘養殖「四大家魚」,欠缺前人經驗,不敢冒險嘗試新品種,但面對內地平價淡水魚競爭,莊恩傑認為本地養殖業不得不尋找新出路,是次養殖經驗正好反映本地養殖小龍蝦並非不可能。程詩灝也補充指,在魚塘架設浮台,放上飼養小龍蝦的養殖池,再在上面舖設太陽能板,帶來穩定補貼,亦令魚塘更立體化。

這批小龍蝦主打「港產」、「高質」及「有食安認證」,用鮮味留住港人的胃。(歐嘉樂攝)

活化魚塘也添科技元素

活化魚塘也要放大科技元素,「生態魚蝦蟹」位於河上鄉約萬平方呎魚塘變成水產養殖研究中心,投入南美白對蝦、筍殼、寶石魚、羅非魚、大閘蟹、山斑魚、小龍蝦、生魚等大雜燴,測試混養成效。魚塘亦試用納米增氧機,氣泡體積越細,融入水的速度越快,成功令魚塘溶氧量由約35%提升至約76%,程詩灝估計倘全面覆蓋,魚塘生物存活率可由4成提升至7成,增加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