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萬人促撤野豬格殺令 鍾建民:對人友善 易受大反應山友刺激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漁護署上周公布將於每月捕捉在市區出沒的野豬並人道毀滅,連日來動物保護組織十分關注。香港野豬關注組、NPV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等多個團體,日前發起聯署要求漁護署撤回有關新措施。截至今晚(14日)7時有超過6.4萬人聯署。
攀山專家鍾建民指,行山不時會見到野豬,以他的經驗,野豬非兇猛動物,「唔會無緣無故攻擊」,反而曾聽聞有野豬被野狗咬死。他指,近日涉及野豬的投訴增多,估計因疫情下大量市民湧往行山所致,他們未必有充足經驗,遇到野豬反應過大或會刺激牠們。

漁護署將於每月捕捉在市區出沒的野豬並人道毀滅。(資料圖片)

香港野豬關注組、香港動物報、NPV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等共15個團體,於上周六(13日)發起聯署,要求漁護署撤回「人道毀滅」野豬的政策,並以絕育方法控制野豬數量。截至周日(14日)下午5時半,有超過4.4萬人聯署,有關團體於今日上午將聯署提交漁護署。

攀山專家鍾建民指,昨日才剛在西貢遇上野豬,而過往亦不時於駕駛、行山時看到牠們的蹤影。他指,野豬不是兇猛的動物,「反而見過被狗咬死」;亦指牠們對人友善,不會惡意攻擊,除非人類做出特別的事令牠們感害怕,「唔會無緣無故攻擊」。他以水牛為例,一般少有攻擊人類,不過會受衣著的顏色或車輛的聲響刺激。

因疫情無法外遊,,近年不少市民紛紛轉到郊外行山。(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鍾建民質疑如何區分市區及郊區野豬

當局指野豬傷人個案增加,他估計因疫情下大量市民湧到郊外行山,部份人無行山經驗,見到野豬時或感害怕而做出刺激性行為,才導致野豬有攻擊性行為。他指,依他過往的經驗,遇上野豬一般只要略為避開則可。他指,若然貿然獵殺野豬非適合做法,「你叫佢地去邊度棲息?」

至於當局指,只會處理市區出現的野豬,不會捕捉郊區的野豬。鍾建民指對說法無從稽考,不明當局如何區分市區及郊區,「係飛鵝山山腳見到(野豬),係市區定郊區?」

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主席周國強指,近年野豬數目增加,並會大群在郊市區出沒,形容情況惡劣。他估計除因有人為餵飼外,亦與野豬繁殖力強有關,認為靠絕育是治標不治本,當局應果斷行動。他估計,當局會以對市民的影響程度決定是否捕殺野豬。

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自然護理)陳堅峰早上於港台節目上指,因野豬捕捉及避孕/搬遷先導計劃的成效不彰,絕育的速度追不上繁殖,因此已停止有關計劃,改為捕捉及人道毀滅。他亦指出,有不少人指野豬不會主動攻擊人,但牠們慣性出沒在市區已有危險性。

漁護署年頭指避孕為中長期工作 過早評論成效

不過,根據漁護署於今年1月回覆立法會的文件,全港郊野地區有1,800至3,300頭野豬。於2017年起當局為296頭野豬進行避孕或絕育,499頭野豬被搬遷到遠離民居的郊野。當時漁護署指,避孕工作對控制野豬滋擾的效用為中長線,「現階段評論成效尚言之過早。」

此外,漁護署提供數據顯示,涉及違例餵飼野生動物被檢控及成功檢控的個案數字均自2016年後下跌,檢控個案數目由2016年的70宗跌至2019年的36宗,而成功檢控個案數目由2016年的60宗下跌至2019年的35宗。

漁農自然護理署目標每月進行5次行動,會集中在野豬出沒的黑點。(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