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至七成心房顫動病人無病徵 併發中風才發現 兩成人死亡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心跳反映健康,有研究推算本港約有28萬人患心房顫動,病人心跳不規則,時快時慢。當中六至七成人感覺不到心跳不規律,即無病徵,直至出現中風的併發症,才確診由心房顫動引致。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較其他中風嚴重,兩成人會死亡,六成人有較嚴重傷殘。65歲或以上長者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較大,當他們因任何原因求醫,都應由醫生把脈或接受心電圖檢查,及早診斷是否患此症。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陳藝賢醫生

正常人於靜止狀態心跳每分鐘60至100次,心房顫動病人因心房電流亂竄,令心跳較急速凌亂,每分鐘心房跳動可達300至400次。心房顫動是最普遍的持續性心律不正,本港曾有研究推算,約有28萬人患持續性或間竭性心房顫動,65歲或以上長者較常見。

病人坐下靜止時都感到心跳快或亂

心房顫動病徵包括心跳快或心跳亂,持續性心房顫動病人即使是坐下來靜止時,都可能感到心跳不舒服。心房顫動會令心臟輸出減少15%,病人會感到氣力較差或容易氣喘。

間竭性心房顫動病人病發時間一般是隨機性,不過也有病人晚上才病發,或由運動、飲咖啡或茶引發。當病人心跳回復正常時,心臟像電腦要熄機再開機,期間心臟可能暫停跳動,如時間長至3秒以上,病人或會感到頭暈甚至昏倒。

病人生活質素受影響,如長期感到氣力差難以應付工作,或做運動時總感到全身乏力。間竭性心房顫動病人病發時會感到氣喘及無力,可能要立即暫停手頭上工作;因他們不知何時病發,造成心理壓力。

血栓較大中風後傷殘或死亡率較高

不過有六至七成心房顫動病人沒有病徵,感覺不到心跳異常;有三成多由心房顫動併發中風的病人,之前沒有病徵。心房顫動病人因心房跳動過快及不規則,心房血液可凝固成血栓;這些血栓一般較大,經頸動脈上腦阻塞血管,造成的傷殘或死亡率較高。心房顫動引致中風的病人有兩成會死亡,六成有較嚴重傷殘。另外心房顫動也可引致心衰竭的併發症。

65歲或以上長者任何原因求醫 應接受把脈或心電圖檢查

正正因不少病人出現併發症後,才確診由心房顫動引致,所以市民需從日常生活及早發現及預防此病。心房顫動的高危因素來自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運動不足、肥胖;又或本身疾病如三高、心臟問題、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窒息症或甲狀腺功能問題。

現時醫學界對是否需就心房顫動進行系統性篩查未有共識,但認為65歲或以上長者患此病風險較大,故他們因任何原因求醫,都應由醫生把脈或進行心電圖檢查,及早發現是否患此症。

若證實患心房顫動及有上述高危因素,需針對高危因素作跟進;如有三高或甲狀腺分泌過高應接受治療。醫生會評估病人出現併發症風險,越多高危因素出現併發症風險越高;病人可服食薄血藥預防中風,或以藥物或導管手術維持正常心律,預防心衰竭。平日應控制高危因素,減少心房顫動病發。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