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疫苗│調查:僅24%家長欲讓子女打針 專家警告染疫可損記憶力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嚴峻,已錄得逾200宗11歲或以下兒童確診個案,更先後有兩名幼童染疫亡。政府早前宣布放寬兒童接種科興疫苗年齡至3歲或以上,而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齡則為5歲,但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Omicron疫下家長疫苗的抉擇調查」的結果顯示,僅四分一家長打算讓5至11歲子女於今年上半年接種新冠疫苗。
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未接種疫苗的兒童感染風險高,康復後或會出現「長新冠」及「多系統炎症綜合症」後遺症。他呼籲政府需盡快增加兒童疫苗接種中心,同時提供各國兒童接種數據以釋除家長疑慮。至於坊間現時搶購口服藥,他强調預防勝於治療,口服藥不適合每個人使用,它只針對病情輕度至中度,而且有惡化風險的成人患者,兒童並不適合使用口服藥。

坊間現時搶購新冠口服藥,他强調口服藥只針對病情輕度至中度,而且有惡化風險的成人患者,兒童並不適合使用口服藥。(資料圖片)

兒科醫生稱受感染兒童有機會出現「長新冠」及「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等後遺症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指出,Omicron正於全球迅速擴散,根據英美兩國的數據顯示,5至11歲兒童感染率比各年齡組別高,入院率更較完成接種兒童高出10倍。受感染的兒童有機會出現「長新冠」及「多系統炎症綜合症」後遺症,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加上本港疫情反復,學童至今已歷經4次停課,時間長達超過400天,嚴重影響學童學習、心理及社交健康,更因在家逗留的時間長,家長與子女容易產生摩擦,增加家庭暴力的幾率。

藥劑師學會調查:家長讓「細仔」組別接種意欲只及「大仔」三分之一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今年1月27日至2月9日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共訪問 322名5至15歲學童的家長。調查結果顯示,在5至11歲學童 (「細仔」組別),只有24%打算於上半年讓子女接種新冠疫苗。而12至15歲學童(「大仔」組別),分別有 62%及7%已接種最少一劑或計劃於上半年接種,家長讓「細仔」接種的意欲只有「大仔」的三分之一。

即使有副作用亦輕微 2至3日便能出院

調查亦反映,「細仔」及「大仔」組別的家長擔心子女在接種後出現副作用、後遺症或死亡,因此不打算或猶豫讓子女接種。崔俊明指出,接種疫苗後,無可避免會出現副作用,但症狀輕微。5至11歲兒童出現心肌炎的比率低,而12至15歲出現心肌炎的比率雖比「細仔」組別高,但所有個案均屬輕微,2至3日後便能夠出院。

崔俊明指出,若打針後出現輕微副作用,例如注射部位疼痛或輕微發燒,可選擇服用撲熱息痛。他提醒,2歲或以下的兒童不適合服用成藥,有關藥物的詳情一定要向兒科醫生查詢。

他強調,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能夠減少重症及死亡機率,全球已有逾億學童接種。他表示,絕大部分兒童適合接種新冠疫苗,包括病情受控及穩定的哮喘或濕疹兒童。復必泰抵禦新冠變種病毒有效率為90.7%。而且根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復必泰對預防青少年入住深切治療部的有效率為98%。另外,接種科興疫苗能引發T細胞免疫反應,有效預防重症及死亡。

關於接種新冠疫苗會否改變兒童的基因?崔俊明解釋,科興屬於滅活疫苗,有超過70年歷史,因此相當安全。疫苗只是將病毒殺死,與基因完全無關。至於復必泰疫苗只是刺激免疫系統,並不會進入人類的細胞核,疫苗進入身體後亦很快會因新陳代謝而被吸收。

口服藥不是每個人都能服用 崔俊明:預防勝於治療

對於現時坊間搶購的新冠口服藥可於感染後服用,崔俊明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疫苗屬於預防,不幸感染才採取治療。而且口服藥不是每個人都能服用,它只針對病情輕度至中度,而且有惡化風險的成人患者。讓他們能夠在家居服用,以減低入院幾率,並減輕醫療負擔。他表示,不要寄望口服藥,兒童不適合服用口服藥,並呼籲兒童應先接種疫苗。

▼2月19日 第二批內地專家抵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