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河廣福橋現水上草地?環團料大薸非橋下繁殖 如垃圾靜水積存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林村河廣福橋下現水上「草地」?有不少大埔街坊在社交媒體分享,廣福橋下出現大片綠色植物及覆蓋河面,有留言形容「綠油油的河上美景」,亦有戲稱「搬個龍門嚟踢波」,也有人擔心會否令魚類缺氧死亡。
有環團解釋,該植物是大薸,多出現在平靜的淡水或水流慢的河段,但廣福橋河段不屬淡水,估計它們從上游沖下來,而非在橋下大量繁殖,猶如漂浮的垃圾在該處積存。
渠務署回覆指,已安排承建商清理積聚近廣福橋的浮游植物,預計可在周四(31日)完成;又指有關浮游植物日前並未出現,且沒有根莖連接,估計是從林村河上游被雨水沖下,在河道內積聚。

+2

大埔區議員劉勇威在Facebook分享指,林村河廣福橋下有大量綠色植物遮蓋河道,不少街坊反映擔心河底魚類缺氧,也擔心大量繁殖會影響生態,甚至腐爛時發出臭味,影響水質。另有街坊圖片顯示,這些綠色植物集中在橋底一帶範圍。

劉表示,有關現象非首見,通常數天後便消失,但今次屬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有街坊反映略聞到臭味,但未知氣味是否來自大薸。他又指,有街坊指上周在林村河上游的尼龍水壩亦發現有大薸繁殖,料隨水往下流,至廣福橋河段容易出現淤塞。

水務署回覆指,於梅樹坑大埔頭原水抽水站旁的林村河道設有尼龍水壩,用以截取從上游集水區域收集的原水,近日在定期巡視期間,在該段河道發現河水面有漂浮性水生植物,並已清理。

大薸不及鳳眼藍霸道

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確認有關植物屬大薸,多出現在平靜的淡水(例如荷花池)或水流慢的河段(例如堰、氣墊堤壩),當溫度適合或在夏天,大量繁殖及蔓延覆蓋至成個水面。他表示,大薸屬本地原生植物,突然在廣福橋一帶出現,估計它們原本在上游堤壩的靜水區繁殖,但未知何以流入下游區。

他認為,大爆發的先決條件是有大面積的水面,加上廣福橋河段不屬淡水,估計大薸從上游某處沖下來,而非在橋下繁殖,猶如漂浮的垃圾在該處積存,生存機會不高,故不算大爆發。按目前影響範圍,他料對魚類影響不大,倘數量太多或影響水質,相信撈走即可。

鄭睦奇又指,大薸與鳳眼藍均屬浮水植物,開花不及後者般明顯,但因屬本地原生植物,故不及屬外來入侵性植物的鳳眼藍般霸道。他解釋,倘不干預鳳眼藍而出現大爆發時,無論是魚塘或河道,均可被覆蓋至整個水面,開花後雖吸引市民「打卡」,但屬不受控的生長,影響光合作用及令水體缺氧,腐化後亦禍及水質及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