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設46人醫療特別小組助轉院及出院 至今已運送1,800名病人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本港第五波疫情失控爆發,在公立醫院壓力面臨「爆煲」的情況下,45名現職警務人員及一名退休警員,於今年2月下旬組成「警察醫療特別小組」,自願前住公院協助抗疫。小組已於3月1日接受由醫管局提供的訓練,並於翌日獲分派往三間公立醫院,負責非緊急救護運送工作,至今已運送超過1,800名病人。

▼ 非緊急救護車服務工作流程 ▼

+3

成員均曾受訓 具先遣醫療知識

最新一期《警聲》報道,小組成員均曾接受過警察學院「警察導向戰術急救醫療課程」訓練,而且具有先遣醫療知識,部份人員加入警隊前曾任護士。他們被分派往公立醫院後,已負責非緊急救護運送工作,包括協助確診者轉院或轉送隔離地點,以及運送康復病人回家。

不論職級 抗疫工作親力親為

46歲警署警長黃敬慈為該醫療課程的導師,他收到消息後,在獲家人理解及支持下,立即申請加入小組,並被派駐的伊利沙伯醫院。他表示,小組成員不論職級,均會親力親為運送病人和康復者,並為失禁長者清理身體、消毒擔架床和輪椅。過程中,小組成員的急救醫療常識均能派上用場,病人及康復者全得以安全運送。

警署警長黃敬慈(站立)稱小組至今已運送1,800名病人。(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至今運送1,800名病人 曾抬長者上樓梯送回家

黃續稱,小組至今已協助運送超過1,800名病人,當中不少是長者,成員曾送行動不便長者回家時,發現其住址無升降機,遂一同合力將長者抬上機梯。他稱長者屬高風險群組,其家人能見他們痊癒歸家,會感到特別高興,「我最深刻的經歷是運送一位留院逾三個月的七旬長者回家,其妻子甫看見丈夫便即落淚,並緊握他的手說:『我們終於可以一家人吃飯。』當時場面感人,為我們增添工作動力。」

每天工作15小時 返家已深夜

他續稱,自伊利沙伯醫院於3月9日起轉作定點醫院後,工作量隨即大增,染疫風險亦相應提高。他說人員離開醫院前及回家後均需洗澡和消毒,最忙碌時期每天需工作14至15小時,抵達家中時多是深夜,進食晚餐時已累得睡着。

黃又慶幸抗疫路上不孤單,因每天接觸大量本地醫護及內地援港醫療隊人員,大家見面或交接工作時會互相勉勵,自己對能參與抗疫工作深感榮幸,即使不幸染疫也絕不言悔。

▼3月9日 伊利沙伯醫院轉移院內非新冠病人▼

+6

警應變部隊進駐港珠澳大橋及粉嶺隔離設施

另外,《警聲》亦報道,警察學院、人事部、服務質素監察部及資訊系統部所組成的160人應變部隊,於3月7日起借調至保安局抗疫特遣隊,負責管理位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粉嶺的社區隔離設施。該些設施共提供約750個房間和約2,200張應急隔離床位。

助照顧檢疫人士

應變部隊人員負責隔離設施內指揮中心的運作,處理檢疫人士的入住和離開手續,為他們安排膳食及房間清潔消毒、照顧其醫療需要、確保物資供應及安排隔離設施的保養維修等,務求讓檢疫人士得到合適的照顧。警務處處長蕭澤頤、人事及訓練處處長蔡展鵬,早前分別到訪粉嶺社區隔離設施,與應變部隊人員交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