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調查:逾200萬瀕臨絕種珍禽異獸入口 促港府定認可寵物清單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本港近年不少人飼養爬行類動物的珍禽異獸。有環保團體進行調查發現,2015至2019年五年間,進口來港的活體陸棲珍禽異獸多達2,440萬隻,當中有約400萬隻用作寵物貿易,涉及逾700個物種,爬行類則佔97%。另外,報告又發現五年間受國際貿易公約規管的動物進口量達280萬,近四分之三為瀕臨絕種的物種。

團體指本港對珍禽異獸物種的需求,加劇野生種群的壓力,舉例指贊比亞餅乾龜在國內僅剩數百隻,不過過往曾有數千隻進口本港,質疑來源不明;亦有瀕臨絕種物種被發現懷疑非法入口本港。團體又稱,不少品種實際上不適宜當作寵物,例如鱷龜成年後體型大,而且噬咬有力,但仍有數以萬隻入口香港。

團體建議政府引入珍禽異獸的「正面清單」,包含用作寵物貿易的經預先飾選及認可物種;亦須修改瀕危物種的管有許可證制度。

每年有1,880隻活體蛙類入口香港 懷疑大部份用作食用

環保團體ADM Capital Foundation今日(18日)發表本港珍禽異獸貿易報告,指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至2019年五年間,進口來港的活體陸棲珍禽異獸多達2,440萬隻,當中有1,880萬隻為活體蛙類,大部分懷疑作食用用途。而用於寵物的珍禽異獸進口數目多達400萬隻,這些物種由84個國家引入,涉及超過700個物種,其中爬行類為多數,一直佔每年進口量超過97%。

報告指雖然部份入口物種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保護,不過港府2006年取消圈養繁殖公約內部份物種須持有許可證的要求,團體認為導致買賣物種急增,舉例指現時為「易危」的黃頭側頸龜進口數目由2005年稍超過100隻急升至近十年每年數以十萬隻。團體批評,本港需求令黃頭側頸龜繁殖方式變得「慘不忍睹」。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批港府動物檢疫程序不完善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副總監(福利部)侯安娜(Fiona Woodhouse)指,圈養繁殖動物因擠迫居住環境,承受極大壓力和健康風險。另外,雖然港府有為剛到港的活體珍禽異獸制定測試及檢疫程序,但程序不夠完善。

她又指,動物進入本地市場後,衞生及飼養條件的既定要求即變得含糊不清,舉例園圃街雀仔街鳥籠經常被胡亂疊起,通風不足,細菌或經糞經污水、羽毛、其他雜物及灰塵在鳥籠之間傳播;而野鴿和其他野生雀鳥經常在鳥籠附近遊蕩、進食和排便,令鳥寵內外的動物之間疾病傳播的風險更高。

+2

建議為珍禽異獸植入晶片方便追溯

調查中又指,本港珍禽異獸貿易中出現不少不適宜作寵物的品種,包括可以活到一百歲的非洲盾臂龜、可長達兩米的綠鬣蜥 、具有強勁下顎及咬人傾向的大鱷龜等。WEHUG新界動物醫療中心獸醫陳麗盈強調,現時科學界對爬蟲類動物資料貧乏,「要養得好好高難度」,而對小型哺乳類動物如兔、倉鼠的掌握較大,較適合作寵物用途。

香港大學法律學副教授韋凱雯(Amanda Whitfort)建議,港府應引入珍禽異獸的「正面清單」;並須修訂瀕危物種的管有許可證制度,將圈養繁殖的動物重新納入管有許可證系統中。另外,亦須為珍禽異獸實施可追溯機制,如植入晶片等。

韋凱雯(Amanda Whitfort)建議,港府應引入珍禽異獸的「正面清單」。(黃金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