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針|專家倡免疫低、高危族可打 抗疫疲勞應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衞生防護中心聯合科學委員會和專家顧問團昨日(20日)建議,未曾染疫的60歲以下成人,若有較高暴露風險或有個人需要,可接種第四劑疫苗,惟第四針須與第三針相距最少6個月。
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今日(21日)在電台節目表示,60歲以下成人若免疫力低、患有長期病,或需曝露在高危地方,可按建議接種第四針。他又提到,現時確診個案徘徊在約300宗水平,惟社會抗疫近兩年半後,已出現抗疫疲勞,故有必要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需要配合「疫苗通行證」,確保市民已接種好疫苗,才能預防反彈。

▼3月27日 觀塘社區疫苗接種服務▼

+21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科顧問醫生、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早上在商台節目表示,政府將接種第四針安排擴展至60歲以下成人後,若該年齡層的市民抵抗力差、患有多種長期疾病,以及需曝露在高危地方等,便可以按照建議在接種第三針180日後,再補打一針。至於已打齊三針的長者,若其後不幸染疫,他認為「差唔多確診嗰下都可以叫做打咗第四針㗎喇。」

▼4月14日 特首林鄭月娥打第四劑科興疫苗▼

+2

對於有市民欲等待能預防變種病毒的疫苗才接種加強劑,他強調,暫未知應對新變種病毒的疫苗何時能面世。

我哋都好希望針對呢啲變種病毒嘅疫苗快啲出現,但暫時都未見到好快可以係整體社會上、市民可以用得到,咁所以係唔值得等,同埋應該打咗嚟保護自己。
李錦滔醫生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科顧問醫生、內科醫學院院長李錦滔。(資料圖片/黃卓然攝)

他指,雖然現時本港接種的復必泰和科興疫苗對防止感染Omicron效用並非顯著,惟根據本港多個月以來的數據,市民已完成接種,確診後引致重症和死亡的風險明顯打減,打齊三針的效用更高達95%,呼籲市民,尤其是長者盡快打針。

▼疫苗通行證一覽▼

他又提到,目前本港每日仍有二三百宗確診個案,顯示社區仍有一定傳播鏈,市民仍有機會受感染,惟社會已出現抗疫疲勞,故有需要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同時亦要預防疫情反彈風險,因此有必須採用「疫情通行證」。

李錦滔又稱,Omicron BA.1或BA.2仍然是本地較流行的病毒株,加上海外入境旅客均要接受檢疫,大部份輸入個案均在患者檢疫期間發現,認為隨着社會復常,應逐步與國際重新接軌,建議政府以研究可否改變或取消航班熔斷機制,但希望能同時做到防止南非出現的新變種病毒流入社區。

▼2月24日 疫苗通行證首日 市民在荷里活廣場內掃安心出行▼

對於港大專家早前稱本港現已築起「群體免疫屏障」,反對再對60歲以下成人「脅迫性」谷針,建議政府廢除強制年輕成人使用「疫苗通行證」的措施。李錦滔直言不認同有關論述,他引述英國衛生安全局的研究指,接種兩劑疫苗後中和抗體和T細胞都會隨時間減退接種兩劑疫苗後中和抗體和T細胞都會隨時間減退,故有必要注射加強劑,以減輕自己感染和確診後傳染他人的機會,打齊三針亦能有效減輕「長新冠」的症狀和嚴重性,強調未曾打過針的確診者,康復後補打針亦能應付「長新冠」。

他又指,針對長者使用「疫苗通行證」的做法有違公平原則「equity」,而食肆等處所亦會難以分辨顧客是否已屆滿60歲,在執行上存在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