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食菜要小心 初生嬰食莧菜粥恐變藍血BB 或患「藍嬰綜合症」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通菜及莧菜都是夏天的時令蔬菜,因其營養價值高,甚受家庭主婦歡迎。不過,市民在購買及處理這些蔬菜時,應格外留神,因為誤食「假」蔬菜甚至隔夜菜,不單吸收不到營養,更隨時釀成食物中毒危機。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前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副顧問醫生劉啓基

不少人都會聽過甚至買過「假通菜」。「假通菜」其實是不宜食用的「海芋」的莖葉部分。海芋的根莖與食用芋頭甚為相似,因而得名為「假芋頭」。

毒性極高的海芋,可能因生長於農田附近,每到颱風過後,這些「假通菜」就有機會被捲到種植通菜的農田裡,農夫一併收割,若未能憑肉眼分辨,「假通菜」便混入食用通菜送到街市出售。海芋的根部被視為假芋頭,過去香港曾發生本地個案,多為行山時胡亂採摘,或自行種植時認錯品種有關。

雖然外表幾可亂真,但食用「假通菜」、「假芋頭」,口感猶如「咬玻璃」般難受。這是因為海芋全株均含有草酸鈣針晶體,進食時,晶體會像針一樣刺傷嘴巴、口腔及舌頭黏膜,立即出現黏膜劇痛及腫脹等症狀;如吞食後更可引致呼吸困難,氣道阻塞,嘔吐等嚴重症狀。每年,香港總會收到市民誤食海芋的食物中毒病例。小市民實在難以買餸時分辨真假,我們建議市民向信譽良好的商戶、菜販買菜,減低風險。

除了通菜,莧菜也有豐富營養,很多家長會煮莧菜粥給嬰兒。不知大家可曾記得新聞曾有報道,有嬰兒進食莧菜粥後成了「藍血BB」,嘴唇變藍、血氧飽和度下降。原因為何?

這與所謂真假莧菜沒有任何關係,而是與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高有關。食物安全中心曾報道,莧菜、小棠菜和白菜的菜葉含最多硝酸鹽,而細菌或酶能夠把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嬰孩進食後,亞硝酸鹽進入血液,氧化血紅素的鐵質,就會出現「正鐵血紅蛋白血症」,亦即「藍嬰綜合症」 。一般而言,接受院內治療後一兩天內可以痊癒,部份嚴重患者需要用上亞甲藍(Methylene blue)作解毒劑。

若發現嬰幼兒進食蔬菜後,出現臉部及嘴唇呈藍或啡色,以及昏昏欲睡、疲倦等懷疑缺氧症狀,很可能是出現「藍嬰綜合症」。雖然這類個案比較罕見,但家長應在夏天加倍注意食物變壞的風險,建議飯餸最好一餐內食完、減少囤積「隔夜湯餸」,切菜後盡快煮食,勿把嬰兒菜粥儲存在暖壼內太久,否則稍一不慎,細菌便有機會滋生及產生毒素。市民可以參考食物安全中心網頁的詳細建議。

夏天氣溫高,蔬菜、水果容易變壞,也是最多食物中毒個案呈報的季節之一,市民在相約知己暢聚時,不要忘記基本衞生意識。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