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少運動或影響骨骼健康 關注徴狀免出現後遺症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疫情期間,大家注意力無可避免會放在抗疫措施上,如何避過染疫至為重要。然而,因為減少了外出,伸展筋骨機會亦少了,卻未有察覺一些骨科問題隱隱然潛在身體內,隨著現時疫情逐漸緩和,可能需要更快處理這些隱患,免得帶來嚴重後遺症。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骨科專科醫生鍾礎逸

不少人平常可能因為少運動,身體已多了一些問題。疫情期間,大家多了時間困在家中,又少了活動,其實會間接令到膝頭與腰部的受損情況增多,又或慢性痛症亦會增加。

以長者為例,減少活動及適當伸展,令肌肉量流失,關節僵硬。本已有退化迹象的關節加劇負擔,慢慢會因為炎症加劇而感到痛楚,更嚴重時會出現膝頭水腫;負重運動可以預防骨質流失,長者亦會因減少活動而增加骨質疏鬆風險,更甚者可以導致骨折,終身影響活動能力。

患者因怕受感染而避免到醫療機構覆診;公營醫院亦因資源調配而大幅削減非急症服務。患者能夠到醫院專科覆診或接受物理治療治療的機會減少,而可能耽誤病情。

疫情放緩,社區運動設施重開,大家又可以重拾運動樂趣,但切忌過於心急,畢竟可能停了一段時間,運動量應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前記緊做足熱身,避免受傷,得不償失。疫情期間亦多了巿民選擇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每逢假日行山徑人頭湧湧,這段時間接收腳部扭傷(俗稱拗柴)的個案有增加趨勢。行山人士,尤其行山新丁,必須量力而為,揀選適合自己能力的路徑 ;亦要有適當裝備。

經過五波疫情的洗禮,本港已有過百萬感染巿民。康復者除關注心肺功能方面的復康,也不要忽略骨骼健康,多做一些帶氧運動,例如緩步跑或伸展運動,除可提高心肺功能,亦可鍛鍊骨骼,相得益彰。

堅持到疫情的此刻實不容易。望能盡快全面重啟正常生活,保持骨骼健康,確保良好的活動能力,才能鍛鍊身體,增加抵抗力,抗擊新冠病毒。若出現骨骼上的徵狀,應徵詢專業人士意見。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