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一年海岸檢獲廢膠樽逾4萬個創新高 華潤怡寶品牌佔最多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今天(5日)是世界環境日,綠惜地球調查發現,本港過去一年的62個灘岸中,共檢獲四萬多個膠樽,形容數字對比過去2年「破紀錄」,當中內地和本地品牌比例幾乎一致。
綠惜地球認為,是次研究反映膠樽垃圾無處不在,建議政府加快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立法,並加強與內地的海上廢物污染防治。

綠惜地球調查發現,本港過去一年的62個灘岸中,共檢獲四萬多個膠樽。(王潔恩攝)

綠惜地球發現,在過去一年共撿到43,726個廢膠樽。為了解生產者源頭,綠惜地球就此進行品牌調查,當中發現前四大膠樽品牌,排名與上兩個年度一致,依次為以華南為主要銷售市場的「華潤怡寶」,共發現5,715個膠樽,即佔13.4%;其次是香港飲品業龍頭「太古集團」,僅比前者少18個膠樽;之後是「維他」及在港上市的內地品牌「康師傅」,分別有5,221個及3,098個膠樽,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表示,相關調查已進行了3個年度,對比過去兩年,當時每年只拾到約1萬個膠樽,但今次卻發現有4萬多個。劉解釋,因今年共覆蓋了62個灘岸,由於地點較以往多,故今年數字更具代表性。

在撿到的43,726個廢膠樽中,當中以「華潤怡寶」佔最多,共發現5,715個。(王潔恩攝)

繁體、簡體品牌各佔約一半

綠惜地球再將品牌細分簡體及繁體品牌,當中繁體佔49.3%,簡體則佔48.4%,比例與往年相若。在繁體品牌中,頭四位連續三個年度保持不變,其中以「維他」最多,其次是「太古集團 」、「屈臣氏」及「津路」,當中首三位已佔近7成。

在而簡體膠樽品牌中,前五位連續三個年度不變,而「華潤怡寶」繼續跑出排名首位,共佔32.8%,綠惜地球形容:「意味每撿到十個簡體瓶子,便至少有三個屬於怡寶。」

水類產品佔逾6成

他們亦發現,水類產品佔66%,即礦泉及蒸餾水等。相反,汽水、茶類、運動飲料等非水類容器,則只佔34%,顯示市場側重水類商品。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表示,政府應加快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立法。(王潔恩攝)

促盡早實施生產者責任

劉兆朗表示,雖然政府去年完成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公眾諮詢,惟至今未見公布結果,故希望可盡快立法。不過,對於政府早前建議每個膠樽回贈0.1元水平,綠惜地球強調金額太低,認為至少要設立在1元以上。而參考德國經驗,他們更定於約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