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年|鐵路長度增1.5倍 港鐵擁四成客 票價累加兩成半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香港回歸25周年,經歷四分一個世紀後,本港交通基建網絡更完善,本港鐵路發展正好見證回歸以來的香港。隨政府於1998年公布以鐵路為骨幹的運輸政策,鐵路網絡更發達,由1997年的全長109.2公里,大增1.5倍至現時的271公里,重鐵車站數量亦幾乎倍增。
回歸初期,專營巴士仍是本港最多乘客選用的公共交通服務,不過時移勢易,近年鐵路已成為市民出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佔公共交通服務四成客量。不過政府以鐵路為骨幹的發展策略,不時被質疑向鐵路傾斜,「一鐵獨大」之說不逕而走。港鐵每年票價調整,更容易觸動市民反應,票價可加可減機制過去多年亦多加少減,累計加幅約兩成半。《香港01》透過本港鐵路,回看過去25年香港的發展。

▼6月21日 金鐘政府總部盡是慶回歸裝飾▼

+15

1997年,當時兩鐵仍未合併,分為地鐵公司及九廣鐵路。地鐵只有荃灣線、觀塘線及港島線三條市區線,全長43.2公里,共設38個車站,機場快線及東涌線正興建。至於九鐵則經營全長34公里的東鐵,設13個車站,當時正計劃興建西鐵,另營運32公里長的輕鐵。換言之,當年香港鐵路全長109.2公里,一共51個重鐵站及57個輕鐵站。

鐵路超越巴士成市佔率最高公共交通服務

時移世易,今年5月中,過百年歷史的東鐵實現過海夢,成為第三條過海鐵路;25年前只有港鐵荃灣線一條過海鐵路線。另外,本港鐵路總長度現時已達約271約公里,較四分一世紀前大增約1.5倍,重鐵站亦有99個,數量同樣幾乎倍增;至於輕鐵站則增至68個。

本港鐵路網絡持續發展,2016年底南港島線通車,令鐵路覆蓋全港18區;2018年9月高鐵香港段啟用,接駁內地高鐵網絡。在鐵路為骨幹的運輸政策下,合併後的港鐵亦成功搶客,客量持續上升。在1997年時,鐵路客量(不包括電車)佔總公共交通客量約31.6%,仍然落後於專營巴士的36.4%;不過今年4月的運輸署數字可見,鐵路客量的比率已升至約40.1%,較25年前增約9個百分點。至於專營巴士的市佔率,則跌至31.3%。

+3

港鐵曾凍價13年 票價多加少減累計加幅逾兩成半

鐵路服務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但同時票價亦持續上調。1997年9月,兩鐵平均加價5.5%後,大約13年未有加價,直至2010年,在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下,終於再度加價2.05%。此後,除了個別年度凍價,以及2021年「破天荒」減價,幾乎每年都加價。1997年從金鐘到荃灣,成人票價只需要11.7元,現時成人八達通票價則為14.9元,加幅達27.4%;當年中環到旺角為9.9元,現時則為12.5元,加幅達26.3%。

鐵路工程超支延誤成「風土病」

25年過去,鐵路網絡持續擴大,不過在發展的同時,本港鐵路基建工程似乎染上超支、延誤的「風土病」,例如西港島線原訂2014年底全線通車,但當中西營盤站延至2015年啟用,而且造價超支31億元;觀塘延線原訂2015年8月通車,最終延至2016年10月啟用,並超支19億元。

▼沙中線工程醜聞一覽▼

+6

上述兩個項目均以擁有權模式融資興建,而以服務經營權模式建造的兩大鐵路項目—沙中線及高鐵香港段,面對的超支延誤問題更大。高鐵原訂於2015年竣工,但最終延至2018年9月才通車,成本更由最初估算的395億元,倍增至884億元。

至於沙中線項目,早見於《鐵路發展策略2000》,由規劃、建造等已橫跨20年,2018年紅磡站擴建工程,被揭在拖工期間剪短鋼筋醜聞,土瓜灣站、會展站亦爆出施工問題,之後東鐵更換信號系統亦出現「帶錯路」問題。無論屯馬線全線通車,以及東鐵過海段通車時間,先後多次延期,總造價更升至約915億元,主體工程超支108億元。

展望未來,政府與港鐵繼續策劃不同新的鐵路項目,例如北環線、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等,相信鐵路網絡將會更加發達。港府計劃成立新部門鐵路署,監管港鐵及鐵路工程,鐵路基建的「風土病」能否「治癒」,將有待觀察。

▼6月21日 尖沙咀掛滿慶回歸旗幟及橫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