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試中文成績換算機制不一 不利非華語生升學 融樂會促標準化

撰文:冼茗慧
出版:更新:

不少非華語生會透過參加國際公開試的中文科目,替代文憑考試的中國語文成績,以報讀大專院校。惟本港各大專院校的中文成績換算機制不一,不利非華語生升學。
香港融樂會今(22日)公布《本地非華語學生中學文憑考試中文替代資歷之困難》調查,該會向9所大專院校以及350個副學士課程查詢,發現有6所大專院校,沒有劃一的中文成績轉換機制,視乎個案而定。至於副學士課程當中,就因課程要求,如教學和面試語言等,有109個課程(約佔31.3%)不適合非華語學生報讀。

▼香港融樂會公佈《本地非華語學生中學文憑考試中文替代資歷之困難》調查▼

建議院校資訊透明化 向非華語學生提供中文培訓

現時本港學校大多向非華語學生,提供與華語學生同等程度的中文課程,惟多數非華語學生中文能力較華語學生差,所以多數非華語學生會以「其他中國語文成績」,如普通教育文憑考試(GCE)、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GCSE)、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IGCSE)、英國高考(GCE A-Levels)、應用學習中文的成績(ApL(C))等,替代文憑考試的中國語文成績,報讀大專院校。

融樂會指出,各大專院校應將「其他中國語文成績」換算機制及入學要求標準化,並公開相關資料。該會總幹事謝永齡表示,其中6所院校就中文成績轉換問題,表明「視乎個案而定」,即完全是「隨意」。他質疑有關處理方法,對非華語學生不公道,而院校由公帑資助,有責任讓教育制度變得公平公正。

融樂會建議院校應清晰列明副學士課程、面試和工作實習語言資訊。現時非華語學生,在中學畢業後學習中文機會減少,院校應為他們提供免費且認受性高的中文課程,培養他們的中文交流能力,幫助他們繼續升學深造,和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4月22日 DSE文憑試開考▼

+11

少數族裔學生Mary︰換算機制不透明 聯招要改選

現時就讀香港科技大學二年級的少數族裔人士Mary,主修經濟及市場學。她表示,由於各院校的「其他中國語文成績」換算機制不透明,即使她於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GCSE),中文科取得最高等級的成績。中學老師亦建議她估算換算後的成績,相當於文憑試的中國語文第三級,導致她當年未能在聯招上,更進取地選擇自己心儀的學科。

學習中文被取笑致放棄練習

Mary表示,當年她曾經嘗試練習中文口語,卻遭同學和老師取笑,最終因不想成為「馬戲團裏的猴子」而放棄練習。

另一位現時就讀於香港大學法律系的少數族裔學生Jane亦表示,香港對少數族裔的中文教育支援不足。她在香港學習中文多年,雖大致能聽明白廣東話,但在寫作和閱讀方面只有小學三四年級水平,亦只能掌握基本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