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錄逾萬宗科技罪案 網購騙案升四成 騙徒賣平貨密食當三番

撰文:葉泳心 孔繁栩
出版:更新:

疫情持續,市民傾向網上消費方便又快捷。本港今年上半年錄得逾1萬宗科技罪案,較去年同期上升46%,損失金額接近16億元,其中網購騙案上升四成,警方發現騙徒會「密食當三番」,低價出售時令物品,尤其中秋節臨近,已有至少兩宗月餅騙案,提醒市民要向信譽商戶購買。

警方調查亦揭發,騙徒會利用轉數快及儲值支付工具犯案,最近亦會以金錢利誘市民提供銀行戶口以進行洗黑錢,提醒市民切勿誤墮騙局。

延伸閱讀:首半年網上求職騙案失2億元 48歲女子做電影票房打手 失353萬元

疫情持續,市民傾向網上消費,本港今年上半年錄得逾1萬宗科技罪案,較去年同期上升46%,損失金額接近16億元。(孔繁栩攝)

警方今年首半年錄得10,613宗科技罪案,較去年同期的7,270宗上升46%,損失高達15.79億元升幅12.6%,當中網購騙案有3,954宗,上升四成,損失3,620萬元減少兩成。

中秋臨近 警暫接兩宗月餅騙案

警務處網絡安全罪案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法理鑑證及訓練)署理高級警司范俊業表示,疫情下市民更趨向網上購物,騙徒則「密食當三番」,以低價傾銷偽冒潮流及時令物品,例如演唱會門券、主題樂園套票、海鮮等,警方留意到,中秋節臨近,暫已接獲至少兩宗月餅騙案,涉款大約200多元,提醒市民識別假專頁、是否有很多非華裔帳戶「谷like」、留意信譽及是否有門市等。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版權及商標科技罪案調查組指揮官王誌賢表示,海關去年曾檢獲142盒冒牌月餅,涉款65萬元,呼籲市民留意官方網站的偽冒標籤,以免購入假貨,而海關今年首半年錄得433宗網上冒牌活動,與去年同期相若。

+3

Meta去年10至12月移17億假帳戶

Meta公司政策經理(香港、澳門及蒙古)譚雋蘭表示,當Meta(前稱Facebook )收到舉報及警方訊息,審查隊作出調查,在去年10至12月移除了17億個假帳戶、12億個垃圾訊息、2,580萬件冒牌貨品。Carousell香港董事總經理黃俊仁指出,AI系統可偵測可疑IP位置及高風險帳戶,放返市民墮入騙局。

騙徒網上利誘出租銀行戶口洗黑錢

另外,警方亦發現,上半年騙案中有66.8%涉及轉數快、14%涉儲值支付工具,范俊業指出,以往騙徒會利用境外身份證進行登記,取得騙款後立即轉帳及消費,經相關機構堵塞漏洞後,騙徒最近採用新方法,在社交平台招募市民出售或出租銀行戶口以進行洗黑錢,呼籲市民切勿受利誘交出戶口。

網絡投資騙案方面,今年首半年有798宗,損失3.8億元,升幅均超過一倍,不少案件損失過百萬元,早前有一名26歲男子在網上被游說投資100萬元購買虛擬貨幣USDT,亦有一名30歲找換店女職員遇上自稱「加密貨幣平台負責人」提出合作商機,她曾投資220萬元購買泰特幣,騙徒得手後便失去聯絡,受害人始知受騙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