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處海上救援協調中心3年助逾270人脫險 天鴿期間曾助逾百船員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運輸及物流局轄下的海事處在1989年成立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若香港水域或大部分南中國海水域內發生事故,均由該中心負責統籌海上搜救行動,涉及的範圍達45萬平方海里。在2019至2021年期間,中心每年平均處理53宗個案,並協助超過90名涉及海上事故的人士化險為夷,共協助逾270名海上遇險者。

藍色框線標示的水域為香港海上搜索及救援區域。(圖片來源:運輸及物流局局長網誌)

平均每年53宗個案 曾在超級颱風「天鴿」期間協助100多名船員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日(9月3日)發表網誌,指海事處的海上救援協調中心全年無休,接受過嚴格搜救協調訓練的海事處職員,不分晝夜,隨時候命,為有需要的船舶或海上遇險者協調搜救行動。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和副局長廖振新本周到訪海事處,了解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的運作。(圖片來源:運輸及物流局局長網誌)

在颱風等惡劣天氣下,有較大機會出現海上事故,海事處便會增派人手到中心值勤。2017 年8月23日超強颱風「天鴿」吹襲珠江口期間,中心就在短時間內收到17艘船隻發出遇險訊號,成功協助超過100名船員脫險。

在颱風天氣外,中心也會收到翻船或船隻傾側入水等較嚴重事故,最常見是有人墮海或船隻上有人因傷病急需送院治理。在2019至2021年期間,中心每年平均處理53宗個案,並協助超過90名涉及海上事故人士。

畢拉山、太平山山頂、鶴咀等地設先進儀器

海事處還會配合高科技通訊儀器和其他專業職系人員,為監測船舶發出的遇險訊號和作通訊用途,海事處在畢拉山、太平山山頂、鶴咀等地點設置天線及無線電通訊電台。

中心亦設有其他高端系統和軟件,包括用來接收數碼呼叫遇險訊號的岸基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接收緊急示位無線電浮標(EPIRB)的全球衞星搜救系統,及可利用國際海事衞星 (INMARSAT) 的安全網路 (SafetyNET),以便向特定區域內的船隻作強化群呼 (Enhanced Group Call)。

一旦接收到船舶遇險訊號,在中心值班的海事處人員,會立即根據船舶遇險的情況,並因應求救性質,協調適當救援工作,包括要求水警、政府飛行服務隊及消防處執行搜救行動。如涉事地點在香港水域以外,或鄰近南中國海其他區域,中心會聯絡遇險船舶附近的船隻或相關地區的搜救中心提供支援,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求助船舶或人士脫險。

中心亦會在有需要時,替船員向衞生署港口衞生科諮詢醫療建議,如有需要會立刻安排將患病或受傷的人員撤離船舶或海上鑽油台,送往醫院救治。

在7月2日的協調行動中,工程船“福景001”其中一名船員被救起。(圖片來源:運輸及物流局局長網誌)

今年7月颱風「暹芭」吹襲期間 中心接內地通報助救工程船「福景001」船員

2010 年,香港海事處與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簽訂《粵港海上搜救合作安排》,指明香港和廣東省的救援協調中心可請求對方協助進行搜救行動。

今年7月,內地工程船「福景001」在香港西南面約160海里的內地水域,遇上颱風「暹芭」吹襲,並要求提供緊急救援服務。協調中心接到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通知後,隨即協調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進行搜救工作,事件中成功救起其中3名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