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衞生署首爆白田邨個案較多 籲納沙風球後勿接觸泥土泥水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類鼻疽來勢洶,深水埗區15宗個案至今源頭不明,而類鼻疽伯克氏菌在土壤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打風落雨後易由土壤擴散開去,颱風納沙加季候風風勢強勁,或有利類鼻疽傳播。衞生署今(18日)深水埗區預防感染類鼻疽健康講座時亦提醒市民,在颱風吹襲後勿接觸泥土及泥水,以免感染類鼻疽。

衞生署在講座中亦承認,至今仍找不到類鼻疽的確切源頭,而有份出席講座的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引述現場說法,提及區內石硤尾白田邨的個案較多,該署已在深水埗區內採集過百個環境樣本,包括泥土、感染者居住大廈的水源及水源拭子樣本,當中34個樣本均呈陰性,其他仍然化驗中。

衞生署續指,由於受感染患者行蹤無重疊,暫已排除傳播與食物或產品有關,署方會繼續追查傳播源頭。針對類鼻疽環境樣本檢測結果及個案詳情,正等候衞生署進一步回覆。

衞生署今石硤尾辦講座 透露白田邨個案較多但詳情欠奉

衞生防護中心早前公布,今年共錄得29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當中20宗居於深水埗區,其中17宗在8至10月錄得。衞生署今日到石硤尾社區會堂舉辦健康講座,講解預防感染類鼻疽的措施。衞生署衞生防護健促進處高級醫生楊芊芊於講座中表示,石硤尾白田邨的個案較多,但就未透露有多少宗個案。她亦指,8至10月錄得的17宗個案分布在16座不同的大廈。

深水埗34個泥土及水源拭子樣本陰性 其餘樣本正待結果

她透露,衞生署已在深水埗區內採集過百個環境樣本,包括16個泥土樣本、42個感染者居住大廈水源,及26個水源拭子樣本,當中8個泥土樣本及26個水源拭子樣本均為陰性,而其他樣本個案仍在化驗當中。她表示,因受感染患者行蹤無重疊,故已經排除傳播與食物或產品有關。

楊芊芊強調,現時確診者的家居接觸者均無病徵,重申類鼻疽由人傳人屬罕見,市民無須過分擔心,但如市民有類鼻疽病徵,包括發燒,咳嗽、胸口痛等,則要盡快求醫。對於有市民擔心難以分辨類鼻疽病徵及新冠肺炎病徵,楊芊芊同意兩者病徵相似,故市民有病徵時應盡快求醫。

陳凱欣講座追問納沙會否掀起另一波類鼻疽傳播

講座於上午11時30分開始,場內逾150個座位均爆滿,而在講座開始前深水埗民政專員曾一度阻止傳媒進入。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亦有在場,並追問在場的衞生署職員現時署方有沒有高級懷疑的傳播源頭及擔憂颱風納沙會否掀起另一波的類鼻疽傳播。

楊芊芊回應時僅指,近日颱風納沙或會令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故呼籲市民近日勿接觸泥土、泥水,「特別係打風後,特別係長期病患者或免疫力低嘅患者。」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質疑,類鼻疽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接觸有伯克氏菌的土壤和泥水,衞生署的環境樣本只16個泥土樣本是太少。(資料圖片)

街坊憂主教山、嘉頓山是傳播源 陳凱欣促增加化驗數目

陳凱欣在講座後表示,近日有不少街坊均向她表達憂慮:「有不少街坊都會到主教山、嘉頓山晨運,都擔心果到係咪傳播源。」她質疑,類鼻疽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接觸有伯克氏菌的土壤和泥水,衞生署的環境樣本只16個泥土樣本及26個水源拭子樣本是太少,促署方加強在深水埗區內採集環境樣本。她又指,衞生署至今僅就類鼻疽進行一場健康講座,有不少市民未必可以參與到,呼籲衞生署加強教育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