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日均1.5萬噸垃圾送堆填區 人均棄1.53公斤平回歸後最高紀錄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環境保護署今日(29日)公布2021年香港固體廢物報告,廢物量追平2018年高峰。環保署指,去年棄置於堆填區的固體廢物量為567萬公噸,平均每日為15,533公噸,較2020年增加5.4%。而2021年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止跌回升至每日1.53公斤,追平2018年紀錄,為1997年回歸後新高。

環保署解釋,隨着疫情緩和、社區距離措施放寬,去年的經濟活動有所增加,導致廢物棄置量回升。當局強調,各項回收措施的帶動下,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由2020年的28%升至2021年的31%。

環保署今日公布「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21年的統計數字」,指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量為415萬公噸,平均每日為11,358公噸,較2020年增加5.1%。就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而言,去年為每日1.53公斤,高於2020年的每日1.44公斤,亦與2018年一樣,同創回歸後新高。

廚餘佔最大成分 比例約3成

而去年都市固體廢物中,廚餘仍是最大的成分,佔30%,比2020年增加5.6%;其次是廢塑膠,佔21%,較2020年的棄置量增加0.8%。廢紙為第三大成分,佔20%,比重較2020年為低。

+1

環保署解釋,受2019年下半年社會情況及2020年的新冠病毒病疫情影響,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由2018年的平均每日11,428公噸,連續兩年下跌至2020年的10,809公噸的低水平。但隨着疫情緩和、社區距離措施放寬,2021年的經濟活動有所增加,導致廢物棄置量回升。

社區回收量飆升逾兩倍半

不過該署強調,2021年的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升至31%。其中,廚餘的本地循環再造量由2020年的約5.5萬公噸明顯增加至2021年約6.6萬公噸,升幅達21%。而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回收量由2020年的約4,000公噸大幅增加超過兩倍半,至2021年約1.4萬公噸。

疫情影響公司結業 建築廢物增7%

至於建築廢物方面,去年的產生量較2020年減少約6%,直接重用量增加了約9%,亦由於一些大型建築工程所產生的惰性物料被直接重用,公眾填料接收設施的接收量減少約17%。另一方面,棄置在堆填區的建築廢物增加了約7%,估計涉及疫情的影響下相對較多公司和商店結業後的拆卸工程。建築廢物的回收率在2021年為93%,與2020年大致相若。

綠色和平促早定垃圾徵費實施日期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指,本港三大都市固體廢物中,廚餘及塑膠棄置量續升,當中塑膠在政府花逾億元公帑推出多項回收計劃下,回收率僅微升0.1%,反映依賴回收無助大幅減廢。綠色和平批評政府減廢和循環再造等政策「歎慢板」,憂慮只依賴興建焚化爐處理垃圾問題,促請當局推動重用系統。

綠色和平又認為,垃圾徵費實施後,市民對回收需求將增加,建議當局盡早定立實施日期,向公眾披露準備期的工作進度,以及交代將垃圾收集站改成回收便利點以支援社區回收的計劃,為政策做好準備。

綠惜地球則認為,2021年疫情未過,廢物量已大爆發回到高位,隨着防疫措施完全鬆綁,日後各項經濟活動恢復時,垃圾量或將更失控。另外,綠惜地球指家居廢物的回收率仍處於低位,反映政府近年積極推廣綠在區區,惟最終回收成效強差人意,證明僅依靠「6仔店」作回收主幹成效有限。同時,綠惜地球認為被視為減廢源頭的垃圾收費遲遲未落實,市民欠減廢回收誘因,令回收率持續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