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續費去哪兒?拆解為何香港網上買電影票 無優惠還要多付款

撰文:李穎霖
出版:更新:

香港電影市道復甦,今年港產片票房屢破紀錄,在人人都有智能電話、人人都上網的時代,上網買電影票或者是最方便的選擇,但往往要付一成手續費。以票房過億的《毒舌大狀》為例,香港正價110元,上網買票普遍要多付10元手續費。反之在內地,同一齣電影,正價80元人民幣,網上買票有優惠,連手續費只需43元人民幣。
香港大部份院線經網上買票,每張票都會被多收5至11元不等的手續費。到底這些手續費是什麼費用?由誰收取?為何要收?又是否合理呢?《香港01》拆解當中奧秘。

在香港,消費者上網買電影票較親身到票房購買,會被收取多一成手續費。(廖雁雄攝)

自網絡服務變得普及以來,不少人都提出質疑,認為顧客在網上自助買票,理應減少了戲院的人手需求,不解為何仍需收取手續費。

手續費理由不一:銀行、信用卡、系統供應商

記者以客戶身份,致電香港10條收取手續費的院線查詢,當中MCL院線的職員表示,收取手續費是「院線與銀行協議」收取,與網上付款有關;嘉禾院線的職員表示,費用是信用卡公司收取;新寶戲院的職員亦指,手續費為銀行收取。其餘有接線的院線職員,都表示不清楚收費原因。

《香港01》亦曾向所有收取手續費的院線作出書面查詢,當中只有ACX Cinema指,費用是網上系統供應商收取,又指有參考其他戲院的做法;其他院線則未有回覆。

在人人都有智能電話、人人都上網的時代,上網買電影票往往要多付5至11元不等的手續費。(廖雁雄攝)

僅兩院線不收 英皇:已減省人手

現時香港的各大院線中,只有英皇院線及高先戲院不設手續費。高先戲院指,因不想給客人額外負擔,所以由公司承擔信用卡的手續費。

英皇院線無回覆查詢,但集團副主席楊政龍曾向傳媒表示,免收手續費是為了鼓勵市場使用服務,戲院已省減人手,「何必藉手續費而賺取更多呢。」

高先戲院網上購票不設手續費,戲院指是因院方自行承擔信用卡的手續費。(資料圖片/葉志明攝)

手續費的由來

網上購買電影票要收手續費之謎,一說是與信用卡或銀行轉帳有關,或要先了解手續費從何而來。

網上開店平台SHOPLINE香港區副總經理趙公亮解釋,指使用信用卡及電子支付的交易,背後牽涉到發卡銀行、收單機構、網絡技術支援服務商等多個機構,當中亦涉及系統維護、風險控制:「這些機構也可能要取得牌照、要被監管,當中牽涉很多人力物力,交易成本很多時候會變成手續費。」

Shopline香港區副總經理趙公亮指,信用卡及電子支付的交易背後牽涉多個機構,交易成本會變成了手續費。(廖雁雄攝)

一般信用卡及電子支付衍生的手續費,都是直接向商戶收取,但消費者在實體商店購物,鮮有被額外收取手續費。趙公亮指,留意到線下購物的競爭較線上更激烈,不同的支付服務供應商、發卡銀行,亦會不時向實體店進行推廣、推出免除手續費的優惠,認為此舉或給了實體店更多空間,決定價錢或收款方式。

支付工具衍生出的手續費,其實亦是商家交易成本的一部份,是否額外向消費者收取,趙公亮認為取決整個行業的通常做法:「我們平台的商家通常會在商品定價上考慮,會否包含電子支付的成本。」

趙公亮以自家平台為例,指商戶通常會考慮商品定價是否包含交易成本,認為是否額外向消費者收取手續費取決整個行業的通常做法。(廖雁雄攝)

維護費牽強 遠高信用卡手續費

至於網上售票系統供應商收取手續費的說法,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黃浩華指,售票系統的開發、維護、伺服器和雲端技術等,都需要成本,但他質疑,香港戲院的售票系統沒有很大的更新,是否需要大額金錢維護:「坦白說,20年前已在收這維護成本。即使是平常的消費,低額的信用卡手續費大約也是2至3%,和網上買戲票的手續費亦差一大截」

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黃浩華認為,本港戲院的售票系統多年來都無大更新,質疑是否需要大額金錢維護系統。(廖雁雄攝)

內地網購雖收手續費 但有大幅優惠

香港院線就收5至11元不等的手續費,當中近半院線收取約10元。以今年票房破億的《毒舌大狀》為例,正價票約110元,手續費已是戲票價的一成;如果買早場票,手續費的佔比就更高。

今年票房破億的《毒舌大狀》,不少戲院的正價門票要價約110元,手續費已是戲票價的一成。(蘇煒然攝)

在網上的討論,不時有人將香港與內地作比較,指內地網上買票比在票房更便宜,事實又是如何?

如親身到深圳戲院的票房購買,沒有成為戲院會員,一張《毒舌大狀》戲票要價人民幣80元,職員指在網上購票,可直接享會員價。

在內地戲院買《毒舌大狀》戲票,非會員價要價人民幣80元。(王海圖攝)

內地人一般是使用貓眼電影、淘票票、美團等應用程式買戲票,同一場《毒舌大狀》的戲票,用應用程式買,加上服務費,亦只需要人民幣43元,比現場買便宜近半。

在內地使用應用程式買《毒舌大狀》的戲票,加上服務費亦只需要人民幣43元,比現場的非會員價便宜近半。(王海圖攝)

與市場大小有關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認為,兩地網上購票的價格差異,與市場大小不同有關。他認為內地市場大,有機會透過大型網購平台出售電影票,即使網購平台在售票上稍有虧蝕,仍可為平台的其他服務帶來流量。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認為,願意多付一點錢,確保買到心儀的位置的消費者不多。(余俊亮攝)

其實除香港外,台灣、英國、美國等地大部份戲院,都有就網上買票收取手續費。台灣大部份戲院,每張票收20元新台幣(約5港元);美國戲院的手續費大約1美元(約7.8港元),和香港相約。而記者在內地實測網上買戲票,一張票要付人民幣4元的服務費,大約亦是票價的一成。

「消費者願意多付一點錢,確保買到心儀的位置,這種人為數不多,但如戲院只打算賺那客群的錢,數字上去計是正確的。」徐家健說。不過,他對於信用卡收取手續費的解釋不以為然:「我覺得用信用卡作解釋有些取巧,因為現場用信用卡買也會產生手續費,不是在網上買才有。」

徐家健認為信用卡收取手續費的解釋取巧,指並網上用信用卡買票才會產生手續費。(余俊亮攝)

消委會:可理解但值得探討下調空間

消委會指,戲院的網上購票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一個便利的選擇,當中可能因需要向網絡系統供應商支付費用,增加了成本而需要收取額外費用,故可以理解。

不過,消委會指,電子商貿技術和市場已發展成熟,亦有更多的付款方式選擇,對比以往需要以較高成本維護網絡系統,現今所需的費用是否有下調空間,從而降低戲院的網上購票額外收費,值得戲院及網絡系統供應商探討。

消委會指,戲院的網上購票服務可能因需要向網絡系統供應商支付費用,增加了成本而需要收取額外費用,故可以理解。(蘇煒然攝)

消委會刊物《選擇》,2008年曾有一篇文章探討消費者以信用卡付款被收手續費的問題,當時文章引述三間信用卡公司,指她們都指不容商戶向消費者收手續費。

不過,到了2023年,消委會無明確回覆信用卡使用者被收手續費是否有問題,只表示2015年生效的《競爭法》,可能影響到發卡機構是否可以合約方式限制商戶收取手續費,而香港目前亦未有立法規管徵收信用卡手續費。

15年過去,三間信用卡公司的指引又有否改變呢?Visa指,認為商戶收取手續費,對消費者和商業均帶來負面影響,選擇透過支付卡交易的消費者,應該只需付出所購買之服務及產品的價格。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只表示,會不斷與商戶及消費者積極溝通,協助他們理解相關的責任與權益。Mastercard至截稿都未有回覆。

隱形香港・專頁|尋找新聞背後 你應該看到、郤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