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安話劇邀觀眾化身陪審團為工傷「問責」 演員:每個人都有責任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你覺得哪個持份者要負上最大責任?」在《顧己及人》這齣職安話劇中,演員問得最多的,就是這問題。三位劇中演員,每人分飾多角,研究過劇本、了解過真實案情、演出過很多場,對劇中年輕棚工從高處墮下,誰要負上最大責任,他們說:「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工殤紀念日系列五

張至煒其中一個角色是飾演棚工哥哥。(羅國輝攝)

《顧己及人》職安話劇是工權會委托香港話劇團製作的應用劇場,已在逾20間學校巡演,也設有業界專場。劇本以2012年一宗致命工業意外為藍本,當年23歲棚工麥勝球在一單位外牆搭建小型棚架期間,從高處墮下死亡,棚工哥哥一直為他追尋事件真相。直至事發後一年多,哥哥才在法庭上見到僱主。

戲中三名演員每人分飾多角,逐一帶出事件中不同持分者:要維修冷氣的單位業主、承接冷氣維修的水電公司老闆、負責搭棚工程的棚公司老闆、屋苑物業管理公司經理、發展商、承建商、棚工本人等。

話劇中,棚工墮樓後,他哥哥找到水電公司老闆、業主、物業管理經理,提到原來僱主買的勞工保險已過期,而水電公司老闆在現場見到安全措施不足,也沒出聲提醒。

到後來劇情,在死因庭有更多持份者出現,包括發展商及承建商,揭示因為樓宇的設計,外牆無法用爆炸螺絲,搭棚易出問題。最後棚公司老闆現身,被問為何明知棚工沒有牌照,仍要他搭棚,棚公司老闆說:「我見佢後生勤力又肯學,咪當畀個機會後生仔囉,我哋呢行個個都邊做邊學。」

《顧己及人》職安話劇是工權會委托香港話劇團製作的應用劇場。(羅國輝攝)

飾死者哥哥 張至煒每場演出後也自問:每個人都有責任

在劇中幾個的互動部份,觀眾都要化身陪審團,一同討論這場工業意外責任誰屬,也要決定死因為何。演員們說,他們在正式演出前,也花上不少時間了解事件始末。而演出前後,他們的想法,也有改變。

「其實我自己每一場演出後,都會問自己呢個問題。」在劇中其中一個角色是飾演棚工哥哥的張至煒坦言,最初看劇本,當中寫道棚公司老闆又失蹤、上庭態度惡劣、罰款又少,「你一定有種感覺,佢真係衰人嚟喎。」

但每場演出,觀眾都會提出不同看法,有人覺得發展商有責任,有人覺得棚工本身都要負責,「你就會不斷去諗,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黃逸熹在劇中其中一個角色是法官,他飾演的法官,更像律師,會不斷質問各個持份者。(羅國輝攝)

「法官」黃逸熹:為何做啱做足(安全措施)反而被人笑?

另一位演員黃逸熹在劇中其中一個角色是法官,他飾演的法官,更像律師,會不斷質問各個持份者,「我呢個法官係幫觀眾追問,幫佢哋出氣,見到不憤嘅事,所以我要好努力落地去銳上庭嘅人。」

演出很多場,很多人都覺得棚公司老闆要負最大責任,黃逸熹也認同:「佢錯幾樣嘢,仲要玩埋失蹤,大家觀感更加差。」但他認為,有種責任是劇中沒有列出來,讓觀眾選擇,就是「公眾」。

黃逸熹解釋,劇中的水電公司老闆,在意外發生時,跟棚工一同在單位中工作,見到棚工沒有合適的安全帶,他卻未有提醒,到棚工哥哥質問,他的回覆是:「我提佢,其他工人會笑我、話我煩。」

「就係呢一種公眾意識,到底大家aware嗎?會唔會有一個人佢好認真,佢戴好晒安全帶,反而係比人話佢煩,比人笑佢,呢種概念先係最影響。」他認為,公眾意識不足夠,「我做得啱、正確,反而比人笑」這種情況,對想做足安全、保護自己的人而言是一種障礙。

劇中飾演棚工的羅文澤覺得,民眾安全意識不足,政府有責任推動。(羅國輝攝)

演離世工友 羅文澤:政府權力最大 要推動民眾意識

三人中最年輕、在劇中飾演棚工的羅文澤則覺得,「政府係呢件事有責任,因為咁多個持分者,政府權力最大。」他續說,意識不足,政府有責任推動,「政府可以透過立法例去規管,當啲人知道咁樣做會有後果,佢潛意識會開始aware,就會改變咗畀人笑『唔係呀,你驚』呢種。」

羅文澤又提到,曾經聽過工權會分享,相較為棚工買足保險的數十萬元,無買保險的罰款低得多,「如果我係棚公司老闆,我都未必買保險,所以我覺得政府應該要將懲罰調高少少,防止呢啲事發生,都可以提高民眾意識。」

羅文澤提到,曾經聽過工權會分享,相較為棚工買足保險的數十萬元,無買保險的罰款低得多。(羅國輝攝)

職安修例罰則提高 要改變「循環」仍要靠每個持份者

在演出當日,勞工處副處長馮浩賢都有出席,他致辭時提到職安修例將會在立法會三讀,有望通過。在演出後數日,立法會三讀通過職安修例,嚴重罪行最高罰款由50萬上調至1,000萬港元,可判監2年。

現實中,棚工麥勝球的哥哥也曾在公開信中,以「無限循環」形容無日無之的工業意外,他寫道引起無限循環的,是當時職安條例最高罰則僅50萬元,令條例淪為「紙老虎」。

這話劇的編劇及導演周昭倫也提到,寫劇本前,看過很多棚工哥哥的訪問及文章,特別記得搭棚公司老闆被判罰幾萬元,棚工哥哥當時說:「點解原來一條命只值幾萬蚊,其實我去銀行㩒都有,咁你可唔可以畀返個細佬我,(可唔可以)咁樣交換呢?」周昭倫深受觸動,將這句說話放入劇本。

在劇中演棚工哥哥的張至煒,也提及「循環」,他想像在有阻嚇性的刑罰之後:「令僱主提多幾句,確保工人要安全,唔係會罰好多錢。工人間嘅交流唔係話『無事嘅』,而係『唔好呀,老世罰錢就大鑊』。」隨著每個持份者改變,循環才會改變。

在劇中幾個的互動部份,觀眾都要化身陪審團,一同討論這場工業意外責任誰屬,也要決定死因為何。(羅國輝攝)

劇場無既定答案 互動助觀眾思考全面、深入

張至煒又形容,今次的話劇巡演很特別,有別於其他劇有時訊息較單向,「呢個(劇)每次真係有思考空間畀觀眾,有八個角色,你覺得係邊個;做死因裁決,你覺得係邊個,你會點揀?真係無既定答案。」

周昭倫認為,透過戲劇將一宗工業意外改編,當中有很多互動空間,可以刺激學生思考,理解各個持份者,「互動會令思考更深入,睇得更全面。」

周昭倫指,工人安全意識不足,更要關注整個社會制度、環境怎樣形成他們的心態。(羅國輝攝)

周昭倫:更要關注制度及環境 如何影響安全意識

他也坦言,以往較少接觸職安議題,是因為這個劇,才知道:「原來一直都有好多工業意外、工傷,無日無之,原來每日都有。」他坦言,有些意外或與工人安全意識不足有關,但他認為,更需要關注的是「整個社會制度、環境點形成佢呢個心態?」

他舉例,初入行的工人問要不要扣安全帶,如果整個環境或其他人的態度是:「唔係呀嘛,你問啲咁嘅嘢,叫你做就做喇。」第一次工人問了,第二次、第三次工人可能繼續問,但久而久之,工人不會再問。

周昭倫表明,創作這個劇,「最希望都係比學生去了解整個社會要運作正常,大家安全工作,仲有好多漏洞要正視,有好多疏忽未填補。我想學生記得。」

我知道自己都要為呢件事負上責任,但係我哋本來唔需要冒呢啲險,只係因為有人無做好佢哋嘅責任,香港先會有咁多工人從高處墮下而死亡。
《顧己及人》職安話劇中棚工最後一句對白
話劇以兄弟對視結束。(羅國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