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半數取消登記異常 醫管局稱痛心 感港人愛心減退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醫務衞生局昨日指,器官捐贈出現不尋常情況,近5個月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的申請,當中有約一半是從未登記。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顧問醫生李錦滔表示,對於有人意圖擾亂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感到非常痛心和遺憾,認為會向公眾釋出錯誤的訊息,影響市民簽署名冊的意欲。

不過,李錦滔指,如果檢視整體捐贈登記數字,撇除不正當的取消登記數目,退出比加入名冊的少,即捐贈登記有正數的增長。他指,推動器官捐贈是講求愛心和自主,市民樂意可以參與,不願意亦可以退出,會尊重決定。他又指出,行醫約30至40年,留意到過去數年器官捐贈或捐血情況,擔心香港人愛心有所減退,只能繼續盡力推廣。他指,名冊系統由衞生署統籌,運作透明度高,相信市民能夠安心使用。

係香港推廣器官捐贈係講愛心,亦都係好自主。只要市民覺得佢想做,我哋好樂意。但如果經過考慮,都想退出,呢個係好大自主權,亦都會係尊重。只不過係不正當行為改變系統係非常之遺憾。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顧問醫生李錦滔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顧問醫生李錦滔(圖右)表示,對於有人意圖擾亂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感到痛心和遺憾,認為會釋出錯誤的訊息,影響市民簽署名冊的意欲。(馬煒傑攝)

李錦滔指出,過去數年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非常多,但捐贈數字極不理想,甚至形容為「令人失望」,以腎臟為例超過2,200人,但遺體捐贈則只有40至50個,肝臟捐贈只有約20個。李錦滔指,作為醫務人員,不論任何機會,都希望增加器官捐贈的來源,從而增加器官移植的供應。他指,器官捐贈是不問種族、年齡、性別、職業、社會地位,舉例國際上不論美國、歐洲、澳洲均有跨市、跨洲甚至跨國的跨境互助機制,令更多病人可以受惠。

陳智仁提到在上周末到廣東省與內地器官移植專家交流,當中就兩地器官捐贈協助的安排達成共識,指日後當器官在內地沒有適合的病人可接受時便會就機制通知香港,而香港的醫護前線收到器官後亦會就是否適合病人作最後決定。(馬煒傑攝)

兩地的輪候移植名冊獨立運作 互不可接觸病人資料

港府與內地正研究與內地設立恆常器官移極互助機制,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顧問醫生陳智仁則提到,上周末到廣東省與內地器官移植專家交流,當中獲益都良多,釋除不少疑慮。他指,兩地就器官捐贈協助的安排達成初步共識,日後當內地有捐贈器官在配對時,沒有適合的病人可接受,即醫學上的第二層分配機制,屆時啟動機制通知香港,香港的醫護前線接收有關器官後,會就是否適合病人作最後決定。他強調,兩地輪候名冊上的病人資料絕對獨立運作,對方亦不能接觸有關資料。

李錦滔亦強調,過去數年所捐出的器官大多都用在香港病人上,指送到內地的機會是非常低,反觀內地的捐贈數字較香港高很多,亦有一部份是內地沒有人適用,而當香港有適合病人配對時,十分希望本港病人可從中得益。

醫務衞生局發言人續指,去年首5個月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的申請,逾半根本從未登記,「不排除少數人的意圖是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並對此予以譴責。(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官網截圖)

可否增選項表明不捐器官到內地?  醫管局稱非跨國捐贈慣例

對於部份人因不希望器官被捐出到內地而取消登記,李錦滔被問到會否增加選項,讓市民表明不捐贈到內地的意願,他以歐洲為例,亦有跨國捐贈的原則,指「冇聽過佢話我德國嘅唔準捐去法國」,質疑為何惟獨香港會有這個想法。

另外,他亦強調在互助機制下,第一階段本地的器官捐贈,會先在本地尋找合適的病人,「第一輪都係搵晒全香港人,冇一個香港人可以用到你個器官,然之後依個器官唔用嘅話其實就會用唔到,就會棄置。」他反問「究竟𠵱個用唔到嘅器官喺香港,譬如究竟拎去邊度?包括可能係國內、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係有人用得到,係咪你會覺得唔應該畀佢哋?」